Page 98 -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
P. 98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
                Research on Animal Biotechnology and Reproduction


                (八)畜禽结构调整
                畜禽结构调整的目的是降低牛羊等对血吸虫易感家畜的比重,提高家禽等对
            血吸虫非易感动物的比重。由于牛羊为草食家畜,因此要做到以禽代畜,必须以

            草食家禽代替牛羊才具有意义。目前,在本地现有的草食家禽只有鹅,因此应大
            力发展养鹅。由于草食家禽只能采食青草,不能利用农作物秸秆,且只能在居民
            点附近活动,因此草食家禽只能部分取代牛羊的作用。除了养鹅以外,应积极探
            索其他草食家禽的养殖,目前已知的可人工饲养的草食家禽还有火鸡和鸵鸟,可

            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引进试养。
                (九)畜粪管理
                畜粪管理的目的是杀死粪便中的虫卵,防止生粪下田,从而达到阻断血吸虫
            病传播的作用。要杀灭家畜粪便中的血吸虫卵,只需将畜粪处于密闭的环境中发

            酵一段时间即可。畜粪发酵的方式有很多种,如堆沤发酵、利用三格式粪池发酵
            以及利用沼气池发酵等。畜粪利用沼气池发酵,既可杀灭粪中的血吸虫虫卵,又
            可产生生物能源,一举两得。
                (十)水源管理

                家畜因接触疫水而感染血吸虫病的,要使家畜不感染血吸虫病,应使其避免
            或减少接触疫水。一是在进行水田耕整时,尽量以机耕代替牛耕,避免耕作下水;
            二是以黄牛替换水牛;三是让家畜饮用自来水或井水,不要让其饮用有螺沟渠和
            坑塘中的水。放牧区最好设置安全饮水点。

                (十一)家畜流动的管理
                为了控制病畜流动,预防疫源的扩散和蔓延,对血吸虫病流行区输入和输出
            的家畜,必须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实施血吸虫病检疫,对检出的阳性畜就地宰杀,
            同群畜必须经治疗后方能输入输出,严禁输入输出患病家畜。

                (十二)动物血吸虫病免疫预防
                我国一些科研单位开展过这方面的试验研究,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以
            血吸虫发育史各阶段为免疫原(称为虫体苗);二是以具有抗原特性的蛋白分子
            为免疫原(称为分子苗)。虽然两方面研究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离实际应用

            与推广尚有一段距离,希望有关单位加强科技攻关,尽早研制出实用的疫苗。血
            吸虫病的免疫预防应从尾蚴上寻找突破口,从而达到两个目的:一是不让尾蚴穿
            透人畜皮肤;二是尾蚴即使能穿透人畜皮肤也不能在人畜体内继续完成发育(如



            84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