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 - 美术馆展览及策划研究
P. 17
第一章 美术馆策展理念及方法
古典主义是纯理想的,取材历史神话,脱离现实生活;浪漫主义是拒绝类型
化、程式化,注重个人感情,重视现代题材;印象主义一味地追求光线和色彩,
强调直观感受,呈现出既主观又客观的两面性;后印象主义的塞尚开启了“所谓”
的现代主义的大门,赋予绘画形式以强烈的情感,提出了纯绘画的观点。
现代主义出现后,美术文化变迁演变趋势呈现出多元化,但看似混乱复杂的
现代美术,实质仍然是围绕着属于整体自律性美术文化传统范畴的三条线索变迁
的。表现理念决定了美术作品的最终形态,是美术文化中重要的研究内容。但是,
不同表现理念是美术家个体或局部美术流派所遵循的原则,并不作用于整体美术
文化。
虽然不同的表现理念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信仰,
不同的思维方式会产生不同的表现理念。这就是表现理念的不确定性。因此,表
现理念作为整体美术文化传统范畴加以讨论是不恰当的,只能归类于局部美术文
化传统的范畴。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美术文化中新的表现理念、新的风格流派的出现不完全
是美术家个人的创生性想象的产物,也得益于美术文化的暗示作用。换言之,美
术文化的变迁演变部分的动力来自美术文化自身,并通过美术家个体,在不同的
时间、地点、环境中展现出来。
2. 意义信仰
意义信仰是人类活动所遵循的内在规律,人类生存的精神支柱,是人类外化
活动的内驱力,决定了人类文化的取向,是人类文化结构的深层因素。美术文化
的变迁演变与意义信仰也有着密切的联系。简单地说,有什么样的意义信仰就会
有什么样的表现理念,意义信仰决定了表现理念。
原始岩画中狩猎题材的作品源于原始人类对交感巫术的崇拜,而对交感巫术
的崇拜,就是原始人类所信奉的“万物有灵论”的意义信仰的体现。欧洲古典美
术写实性的重要依据是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正是这一学说促使文艺复兴时
期众多大师致力研究模仿自然的规律。他们努力研究如何在平面上表现出“真实”
的三度空间,于是寻找到了比例、透视、解剖等美术语法。
中国美术文化变迁演变史中,青铜鼎的出现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儒家思想中
礼制文化的具体体现。中国山水画兴起于魏晋时期的一个根本原因,是此时期玄
学的兴起,名士们渴望“无为清静”的山林生活,陶醉于自然,于是乎借景抒情、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