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2 - 美术馆展览及策划研究
P. 62
美术馆展览及策划研究
Research on Exhibition and Planning in Art Museums
卖行各部门的专家已然表现出了策展人的身份特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拍卖本
身就是一场场被策划的活动,再看近年来逐渐增加的网络拍卖,谁又能说这种线
上模式能缺少一次次出谋划策、运筹帷幄的过程呢?
③艺博会
对于艺博会来说,近年来也不出所料地出现了“策展单元”,带有表演性质
的公共艺术和行为艺术的占有率也逐年提高,藏家和观众越来越需要被内容所吸
引,策展人的身份价值由此被放大。例如,2019 年的北京当代艺术展邀请了策
展人鲍栋任艺术总监,他和团队将“策展性、本土性、公众性”阐释为博览会的
核心价值。
2. 替代空间
(1)行业生态现状
作为一个独立于美术博物馆、画廊、拍卖行及其他艺术机构之外的特殊组织
机构,替代空间也是当代艺术生态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替代空间”是一个
含混不清的概念,由西方的“Alternative Space”翻译而来,因其自发性、独立性、
不依赖官方和市场而存在的特性,在中国语境下,“独立空间”是较为常用的说
法。独立空间和策展的关联就显得更为紧密和突出,2005 年伊始国内曾出现过
建立独立空间的热潮,常常几个年轻人在一间房子里就能自发策划一个小型展览,
是实验性项目的生长地,活跃在当下的一些策展人的早期策划工作就是从那个时
候开始的。然而,与国外的替代空间不同的是,国内独立空间面临资金短缺的问
题而举步维艰。运营了 11 年的北京箭厂空间于 2019 年 9 月底宣布关闭;掩体空
间于 2020 年 5 月 8 日发布了关闭的通告 43;泰康空间、录像局、新世纪当代艺
术基金会、外交公寓 12 号、车库实验艺术空间、I:Project Space、掩体空间等
致力为艺术家发声,其生存机制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2)关系性特征
观望策展人与独立空间的关系,可以说是最紧密,相关性最强的一种模式,
主要表现为:由自发性催产出的实验性。首先,起初一种“人人都可以策展”的
状在独立空间开始发酵;无论学识背景,也不注重实践经验,扛着经费的难关,
凭着一腔对艺术的热爱,走上了展览和项目的策划实践。这种自发性是个体的自
我意识产生的主观能动性而发挥的作用,既将策划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到了极
致,又契合了艺术追求自由的独立精神。紧接着,个人工作实践的实验性就彰显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