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3 - 美术馆展览及策划研究
P. 63

第一章  美术馆策展理念及方法



             出来,每个项目发起者都被赋予了策划的身份属性,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和策划
             价值的生长,许多依附于独立空间的策展人发生了职业转向,有的人进入画廊、
             艺术机构任职;有的人坚定地以独立策展人的身份开辟更广阔的实践空间。

                 3. 艺术评论者和媒体
                 (1)行业生态现状
                 ①艺术评论者
                 现今涉足艺术评论的人员包括了艺术史学者、艺术教育者、媒体,当然也少

             不了策展人。艺术评论者或是批评家影响着艺术生产、艺术消费以及艺术史的书
             写。回望 89 大展时期诸如栗宪庭、高洺潞等人的批评话语权带来的影响力,如
             今难以企及。北大学者彭锋将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归纳为三种形式:“捍卫主流意
             识形态的政治批评、追求商业价值的商业批评、维护学术价值的学院批评。”诚

             然,纵观中国当下的批评语境,职业道德的偏离、“失语”的危机等问题一直存
             在,看似百家争鸣的艺术评论生态实则丧失了文化立场,高喊的“若批评不自由,
             则赞美无意义”的口号无法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得益于大众传媒的发展,艺术
             传播通过流动至少实现了信息和话语的共享。

                 ②媒体
                 媒体起初是作为获取艺术资讯的渠道和艺术评论者发声的阵地,随着全球化
             和网络时代的迅猛发展,媒体在艺术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越发重要。国外知名艺
             术媒体 Artforum、Artnet 已有百年历史;Artys 等线上艺术品交易网站也提供了

             丰富的内容;国内的艺术新闻中文版、Hi 艺术、凤凰艺术、芭莎艺术等艺术媒
             体十分活跃;他们及时地向公众传递着有效艺术信息,在传递、交流和反馈的过
             程中体现着身份价值。
                 (2)关系性特征

                 策展人与艺术评论者和媒体的关系可以归纳为日渐增强的依附性。纵观过去
             十年来的艺术评论和相关文章,策展人撰写的关于艺术的最重要的论文没有出现
             在艺术杂志上,而是出现在展览前言,画册目录,画廊,艺术中心和展览周边的
             其他材料中。伴随着策展的转向和策展实践的,策展文集的出现。从 1990 年开始,

             关于策展议题的项目分享会、专题讨论会等学术活动日益增多,策展人频繁地参
             与到此类的国际会议中。在 20 世纪的国内,从批评家到策展人的转向更为明显,
             80 年代批评家拥有话语的权威,90 年代艺术家走向国际化的同时,批评家的权



                                                                                    55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