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9 - 美术馆展览及策划研究
P. 59
第一章 美术馆策展理念及方法
人的实践经验,传达出自己对于艺术品的理解和态度;有时显露出的侵略性会让
艺术家感到不满,当策展人以一种专家的姿态介入艺术家的中心角色,质疑和反
抗就发生了,即上一章谈到的策展人占据了“创作者”的位置;在国际大型双年
展或是一些实验性的项目和展览中,此种“强策展”的策略备受关注。
其四,还有一种综合的表现情况,即无论是任职于机构还是独立的身份策展
人,他们和艺术家保持着一种良好的合作姿态。策展人根据艺术家的创作特点来
开展工作,艺术家也信赖策展人的专业知识对于展览呈现的作用;此种情况常见
于画廊策展、当代艺术博物馆和艺术家的个展中。
(二)策展人与二级生产者
1. 画廊、拍卖和艺博会
(1)行业生态现状
肇始于 19 世纪欧洲沙龙体制的画廊,在经历过沉沉浮浮之后,依然在艺术
生态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而那时身兼保管和研究职能的“Curator”并未与
商业性质的画廊表现出明显的关系性特征。中国的画廊业伴随着市场经济并受到
西方的影响下开始萌芽,中国当代艺术近乎同步发展,众多画廊的出现刺激了中
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发展,而作为一级市场的画廊并未发展得一帆风顺,艺术市场
体系不完备,运行机制不规范等因素导致的诸多问题使得画廊运营现状面临危机。
与 2008 年之前 798 画廊的数量相比,如今已减少了一半以上,它们关闭或另寻
地址。2019 年佩斯画廊关闭北京空间的消息余波未散,揭示着中国当代艺术生
态的“去泡沫化”特征开始出现。
拍卖行业顶着中国当代艺术最闪耀的光环,作为二级市场却盖过了画廊的风
头,一二级市场倒挂的状况一直是中国艺术市场最显著的问题;“一些艺术家直
接拿作品到二级市场上高于一级市场的价格,这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一级市场上
的价格定位。”世界两大拍卖巨头公司苏富比和佳士得在中国艺术市场运筹帷幄;
中国的嘉德、保利、匡时、诚轩等拍卖公司也争抢着分一杯羹;如今新的行业趋
势和新一代藏家的出现,拍卖行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伴随着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历程,艺术博览会经历了初出茅庐、优胜劣汰,
逐渐走向了规模化、专业化、国际化的态势。一线城市的艺博数量繁多、名目各
式各样,它们以巴塞尔艺博会为标杆成了中国当代艺术生态中的重要角色,诸如
西岸艺博会、Art021、北京当代、艺术北京、艺览北京等;此外,越来越多的城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