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 - 高校德育教育与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融合发展
P. 9
第一章 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概论
第一章 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概论
第一节 学风概念界定
一、大学生学风的界定
所谓“学风”,《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般解释是:学风即“学校的、学术
界的或一般学习方面的风气”。然而在不同的学术领域,人们对于学风的界定也
有所不同,本书立足于高校领域所谈的学风一般分为广义的学风和狭义的学风。
广义的学风,认为学风由学校的校风、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构成。教育
部在 1998 年颁布的《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将学风定义为:学风是包括教师
的治学风气和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等方面的学习作风。《教育
大辞典》中解释学风为治学的态度和方法,特指学校师生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
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方法。又如周子琳在《基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形式下的学风建
设探究》一文中指出:高校学风主要是反映高校教师员工在治学精神、治学态度
和治学方法等方面的风格,也是学校全体师生知、情、意、行在学习问题上的综
合表现。浙江师范大学的金国峰在《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误区及改进措施》中认
为高校学风指高等学校全体师生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治
学目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是全校师生群体心理和行为在治学上
的表现。他认为良好的学风表现为有远大的理想目标和明确的学习目的,旺盛的
求知欲和执着的事业心,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治学精神,严谨踏实、一丝不苟
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治学方法。付秋静在《“三维度”视角下的
学风建设问题初探》中解释学风为学校、教师及学生的治学、教学及学习风气。
狭义的学风,特指高校大学生的学风。刘桂玲在《浅谈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
问题与对策》中将学风解释为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精神
等内在品格在学习上的外部表现和反映。廖巧媛、蔡炎斌在《立足学风建设,加
强高校考风建设》一文中认为大学学风是指学生对待学习的情绪上、言论上、行
动上的共同倾向。中国政法大学的徐扬在《浅谈高校学风建设的有关问题》中认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