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 - 高校德育教育与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融合发展
P. 12
高校德育教育与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融合发展
部门的努力都是为培养人才服务的。所以说,学风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指向性。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学风的指向性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学风发展的大方向相同,
另一方面因历史发展进程不同,导致其建设内容、方法有所不同。
三、大学生学风的分类
大学生学风可以分为群体学风、个体学风。
(一)群体学风
在大学里,一所学校、一个学院、一个系、一个班、一个宿舍的学风都是
群体学风,它是群体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共同的态度和行为倾向,或者说它
是群体中的占主导的和多数个体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代表群体主流的态度和行为
倾向。
优良的群体学风可以形成一种推动力,促进大学生端正目标、积极向上、努
力拼搏、高质量地完成学业;还有助于大学生养成一种终身学习的习惯,在今后
的职业生涯中仍然能够保持钻研精进的学习精神,实现个人职业发展目标的同时
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优良的群体学风也会对大学生产生一种制约力,促使他们
改变生活中的不良习惯、行为、思想等。
(二)个体学风
个体学风是指大学生个人在学习态度、学习意志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风格。
优良的个体学风表现为:保持求真务实、谦虚谨慎、自律自省、脚踏实地的学习
态度;具备坚韧顽强、知难而进的学习意志;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并且要坚持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实践来检验
方法的有效性。
(三)群体学风与个体学风的关系
群体学风和个体学风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他们是相互依存的整体。
个体学风是群体学风的基础,没有优良的个体学风就没有群体的优良学风。但是
优良的群体学风不是优良的个体学风的简单相加,它是群体作为一个系统的整体
效应。一个具有优良学风的群体的整体效应大于优良个体学风的简单相加。群体
学风不是被动受个体学风的影响,而是从各个方面主动影响个体学风。群体学风
是个体学习的重要环境。
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成长故事很好地解释了以上关系。海森堡个人具有优良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