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 - 高校德育教育与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融合发展
P. 10
高校德育教育与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融合发展
为,学风主要是指一所高校的学生所展示的理想、志向、精神、态度、风格、行
为习惯等诸要素在整体上的综合体现。李丹丹在《浅谈与时俱进加强高校学生集
体学风建设》中运用了“学生集体学风”的概念,并将学生集体学风定义为学生
班级、学生团学组织和学生社团整体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风气,是高校学生集
体中大多数人学习、生活等多种综合风貌的集中体现。徐若凡在《高校学风建设
新探》一文中认为狭义的学风特指学生的学习风气,即大学生群体在学习目的、
在学习精神中、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纪律等方面形成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
的精神倾向、心理特征及外在表现。
综上所述,关于大学生学风的界定无论是在广义上的还是狭义上的都具有内
在的一致性,在广义学风构成的诸多要素中,大学生主体的学风无疑是高校学风
的核心,它充分体现着一所大学的大学精神和品牌形象。本书所谈的学风是狭义
层面的学风,即大学生的学风,特指当代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精
神风貌和行为风尚,它通过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精神、学习行为等因素表
现出来,具有稳定性和时代性的特征,是当代大学生群体在学习生活中所形成的
一种共同的心理倾向和行为趋势。
二、大学生学风的特点
大学生学风是个复杂的体系,它具有变化发展性、相对稳定性、个体差异性
以及生活性等特点。
第一,变化发展性。首先,影响因素的广泛性和人的主观选择多向性是学风
变化发展特点的决定因素。现代社会互联网和各种资讯工具出现以后,人的交流
跨出了区域的限制,教育环境开放,学风的影响因素越来越广泛。另外,决定需
要的内在因素也很多,包括思想意识、行为习惯、兴趣爱好以及身心状况等。需
要的多样性也造成了人的主观选择的多向性特点。决定内在因素的丰富性和变化
性也为学风的培养带来了不稳定性特点。其次,高校学风发展的性质具多变性。
学风的性质不是绝对的。它总是良性与恶性、积极与消极、先进与落后交织发展
的。这一时期的性质与下一时期并不一致;同样性质的学风也必定包含有不稳定
因素。最后,学风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学风的表现形式有很多,可见的或不
可见的;内化的或外化的;直接的或间接的;等等。主要表现在学习动机、学习
态度、学习兴趣、价值观念和学习行为等方面。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也是学风变化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