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 - 媒体融合背景下出版编辑转型与创新
P. 11

第一章  媒体融合概述



             一台基础设备即可完成复杂操作。从某种程度上说,云平台对新闻生产具有解放
             意义。
                 新华社“现场云”平台自 2017 年上线,取得丰硕成果。该平台具备移动化

             全流程采编审签发,个性化制作、可视化呈现,平台协同生产的多种特性,助推
             了县级融媒体建设。通过使用云平台,记者在报道一线仅需手机即可完成多类型
             新闻素材的采集,线上平台进行多人实时编辑,依托 5G 高速网络以高清方式实
             时直播现场画面;同时,新华社“现场云”还整合多种可视化系统,在线上进行

             内容可视化制作,适应视觉传播为主的用户使用习惯。
                 4. 区块链赋能媒体融合
                 区块链在媒体上的实践主要以新闻生产内容审核及激励、数字版权保护、媒
             体运营层面为主。在国内,2019 年初,人民在线与微众银行推出“人民版权”,

             依托多年在人民网舆情大数据的技术耕耘,结合区块链技术,依托其数据完整与
             不可篡改的特性,对数字作品版权追踪溯源,实时进行版权监控。这是支持融媒
             体业务中“党媒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打造一个全内容版权生态,使其成
             长为线上最大的原创内容和交易中心。

                 展望未来,区块链有可能成为媒体融合的关键一招。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性
             有助于打破互联网寡头的技术垄断,以其独有特性改变中心化的商业垄断模式,
             推动新一代平台媒体的形成,推动媒体融合纵深发展。
                 5. 技术创新提高传播实效

                 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智能手机终端已经成为新闻阅读的主要载体,为我国
             舆论环境带来多元化的信息。自身既要坚定舆论导向思维,具有强大传播力、引
             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又要认真研究新媒体传播规律,加强舆论引导的时效性
             和针对性,及时报道与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现实问题。

                 在后疫情时期,国际舆论斗争日益尖锐,迫切要求主流媒体在国际传播领域
             实现创新发展,朝着可视化、移动化和社交化方向推进,构建完善的对外传播体
             系,提升国际传播影响力,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打造出具有国际舆论影响力的
             媒体平台。

                 综上所述,技术融合是媒体融合的重要环节,不能忽视技术对媒介融合的
             推动作用。但要注意的是,媒体融合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不能仅仅局限于技术
             层面。媒体融合也是一种界限模糊的状态,并不是二元对立的新老交替。在讨论



                                                                                      3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