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4 - 媒体融合背景下出版编辑转型与创新
P. 64
媒体融合背景下出版编辑转型与创新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on of Publishing and Edit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edia Convergence
了大批受众群体,这既给传统的图书出版业带来了一定挑战,又给图书出版业带
来了发展的机遇。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图书出版业利用新媒体优势,固本创新,
促进转型升级是未来的必然选择。
(一)图书出版业存在的必然性分析
1. 图书的本质属性决定其长期存在
图书的本质属性主要是其内容专业、系统,包含丰富的知识和思想,并不似
其他很容易被取代的流量信息。图书内容的专业性体现在图书是知识的重要载体,
其内容专业权威,很多专业类图书被用于教学领域。有的图书内容是由一批相关
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反复修改编写的,而且在出版之前需要经过图书编辑的论证
及加工,这一系列过程都是科学、严格的。从这一点看,图书内容与当前互联网
上的一些网络信息是有本质区别的。图书内容的系统性是指图书的内容知识是有
逻辑的整体,是连贯的,是对某一方面知识的系统阐述。在互联网时代,图书可
以是电子形式的,但其内容并不是碎片化的,仍然是系统的知识内容集成。此外,
图书内容不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作者思想的展现。相较于靠收集、加工信息为
主要方式的互联网媒体,图书的内容原创性更强,它需要读者长时间、专注地阅
读,才能更好地理解图书内容。
2. 图书出版的方式以人工为主
信息技术是互联网媒体快速发展的驱动力,但图书出版以人工生产为主,其
生产周期长,人工化程度高,无法被机器取代。图书的出版需要经过多个环节:
从书稿的选题、写作、编审校再到印刷出版,每个环节都需要耗费很多时间。尤
其是书稿的写作可能需要耗费几年甚至更多的时间。一些书稿的写作也需要图书
编辑参与,给作者提出一些意见建议,作者再进行修改。审核编校工作也需要花
费少则几个月多达一年的时间。图书生产周期很长,有的大型系列图书需要几年
的时间才能最终印刷出版。在图书出版的整个过程中,书稿写作和编辑是最重要
的两个环节,而这两个重要的环节只能依靠人工来完成。图书写作是对科学知识
的总结,是对人类社会行为的反思,这个过程无法用信息技术取代;而图书的编
辑过程也需要专业人员来判断内容,修改文字,这些工作也无法单纯依靠科学技
术来替代完成。同时,图书出版对作者和编辑的要求很高,作者要具备相关领域
的专业知识,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编辑要具备很高的文学和学术素养,知识要
广博,沟通能力要强。从这个角度来看,图书出版对人工的依赖程度很高,生产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