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 - My FlipBook
P. 47

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研究

            障财务分析的有效性。实际工作中,相关人员应搜集和处理相关资料信息,系统分析企业

            经营模式和特点,再根据内部资金流动情况,客观分析和探讨资产债务结构和现金流指标
            变化特点,向管理者提供详细的财务报告。比如高新技术企业在选择财务分析指标时,应
            充分考虑此类企业的经营特点,如稳定性差、现金流量大、无形资产比例较高等。若企业

            的主要经营业务为商贸,则须着重分析现金流、应收账款等指标。
                 2. 根据企业发展规模进行选择
                 对于企业而言,在选择运用财务分析指标时,需要根据企业经营情况和发展规模,选

            择相应的财务分析指标。若企业为跨国公司,经营规模较大,则应选择综合性分析指标,
            如沃尔比重评分法、杜邦分析法等,这些指标包含企业变现能力、经营水平、偿债能力等。
            若企业为中小型公司,则应立足于财务实际需求,选择营运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等等,

            以此满足未来发展需求。总的来说,在选择财务分析指标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充分分析企
            业当前的经营能力和发展规律,不能照搬其他企业指标,导致企业指标缺少科学性、合理

            性、针对性。
                 3. 根据企业发展方向进行选择
                 企业需根据自身主要经营业务特点、市场变化规律、未来发展方向,针对性地选择财

            务分析指标。正常情况下,企业应参考未来 5 年、10 年发展规划,以当前经营状况为依
            据进行选择。同时,若想提高具体运用效果,还需简化财务分析指标,在不影响企业运营

            质量的基础上,提高财务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另外,相关人员应了解财务分析报告的具体
            用途,采取多元化的分析方法,以此获得有价值的分析结果。比如在评估企业价值能力过
            程中,应重点分析经营状况、盈利水平等指标,深度研究和分析当前资产负债情况,并重

            点分析投资、融资项目等。
                 (三)企业财务分析指标的有效运用
                 1. 掌握财务指标的生成流程

                 为了有效提高财务分析指标的运用效果,企业相关人员应掌握财务指标的生成流程,
            了解财务指标的形成特点。现阶段,多数企业的财务管理已经普遍选择会计电算化模式,
            通过计算机设备自动生成财务指标,虽然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容易忽视指标的计算流

            程。若财务分析指标波动性强,将导致计算的准确度降低。鉴于此,企业需要仔细分析相
            关资料和数据,之后利用公式、数据展开计算,掌握财务指标的生成流程。若相关人员不

            了解财务指标的生成流程,就难以保障财务分析报表的准确性,不利于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顺利开展。因此企业需要深度分析财务指标的生成流程,明确各个流程的重点内容。
                 2. 规范界定财务指标

                 企业在运用财务分析指标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方法规范界定财务指标,提高经营决
            策的科学性。当前,部分财务分析指标出现指标计算的分母、分子口径不相同的现象,这

            多是由于财务指标范围界定不科学、设计不够严谨、未能仔细分析指标内容所导致的,故
          38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