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4 - My FlipBook
P. 74

第三章 资产管理

                 1. 资产管理精细化不够

                 在当前管理体系下,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只有资产的使用权而没有资产的所有权,导致
            主体意识淡薄,从而资产管理精细化不够。例如有些单位对应该做独立核算的设备,没有
            精准独立核算,甚至把一些高价值易耗品和低价值产品错误地看作固定资产,然后根据传

            统方式和收购资金的比例核算固定资产,造成单位实际资产不准确。
                 2. 资产管理与核算没有根据要求及时更新
                 行政事业单位都应对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进行折旧或摊销,对基建账进行“并账”;

            但事实上一些单位的财务人员对于制度要求领会不清,在会计处理方面做得并不准确,导
            致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受到影响。
                 (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技术应用不足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过程中也需要融入更多信息化技术,
            通过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其与各类业务的有效对接。

                 1. 资产管理信息化还停留在“登记”层面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虽然应用信息化技术,但是其在实际应用中
            存在不足。例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在应用中功能较少,仅仅包括资产卡片录

            入、资产年报上报、产权登记。
                 2. 对于国有资产的使用提供的支撑不够

                 基于相关信息系统本身设计是为了全面摸底局限,各行政事业单位未能通过信息化系
            统对资产如何更高效使用进行更多思考。如果相关系统只满足资产信息的全面完整,那么
            国有资产在使用期间无法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在国有资产动态管理、资产配置方面存在

            不足,未能发挥信息化技术优势,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这需要行政事业单位
            结合单位资产的实际情况考虑借助更好的资产管理系统或者借助现有的资产管理系统对资
            产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并应用。

                 (三)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监管存在漏洞
                 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中还应落实对较多方面的监管,不过从实际应用方面分析,事业
            单位在资产监管中存在漏洞,增加国有资产流失风险。

                 1.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方法单一
                 国有资产监管体系有待完善,资产使用和具体应用内控不足。部分单位在资产管理中

            风险防控不到位,未严格落实国家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的相关规定。
                 2. 单位在资产管理中动态监督管理意识不强
                 这样会增加资产在使用与管理中的漏洞,如管理人员将资产租借或者出售,为个人牟

            利,而在即将进行国有资产监管与清查时,相关人员找回出租的国有资产或者用低劣代替
            优良,使得实际资产管理效果很差。部分单位对资产的监管限于报表或者文件,未统计、

            盘点实际国有资产,不利于国有资产配置、使用的有效监管。这就容易造成记账人员在缺
                                                                                               65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