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6 - My FlipBook
P. 76
第三章 资产管理
资产收入来源及其使用管理、国有资产内部监督与评价、国有资产分类管理、国有资产风
险管控、国有资产管理岗位等方面加强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制度与相关流程,使资产管理
体系充分发挥作用,使管理体系中的内容符合当前对于单位内部有关资产的管理要求。
(二)强化信息化技术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的应用
1. 用好现有的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
现阶段,较多信息化技术在不同单位资产管理中发挥作用,对于事业单位资产信息化
技术不足的问题,应注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化建设的程度。
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国有资产管理与多种系统对接,如财务预算系统、决算系统、政府采购
系统、国有资产使用核查情况等。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多种系统对接,保证在同一信息化系
统中完成各类业务的操作与管理,更好地进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2. 提升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一是行政事业单位在现有管理系统的基础上,通过条形码、二维码等强化对资产的管
理,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二是行政事业单位特别是规模较大、资产较多的单位可以考虑
开发专门的资产管理软件进行管理,使资产管理更加具有针对性。三是从信息化背景下行
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系统使用的安全性方面考虑,一方面需要采取信息加密技术,保
障各类信息安全,另一方面则需要结合事业单位特殊岗位和价值较高的资产管理要求授权
管理,保证不同部门人员在自身权限范围内完成系统的日常管理与应用。行政事业单位通
过相关权限的设置与应用,可在整个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建设中实现相关信息资源共享,同
时又可保证不同部门工作的独立性,依靠不同部门共同参与信息共享,更好地进行行政事
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保证国有资产信息真实性,降低国有资产的流失风险。
(三)多角度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监管
1. 强化多方监管
单位需要从更多方面加强监管,要切实强化资产使用与监管的主体责任。首先,单位
要从资产对业务开展的意义出发,建立相关资产监管制度,及时处罚资产采购、使用、处
置中的不合规行为,减少违规成本。其次,落实使用部门及个人的责任,要求使用者作为
第一责任人,切实承担资产安全、完整的基本要求,对于特别重要的资产,其使用情况和
效益成本情况需要定期形成专项报告。再次,通过内部审计或专项检查落实监管责任。这
属于专项监管工作,如单位通过内部审计工作对资产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审计部门对资产
的使用等情况加以监督,通过强化内部审计,及时发现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监管中出
现的漏洞,便于尽早采取措施,加强管理。
2. 利用信息化技术监管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使得更多信息化技术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监管中得到应
用,如利用国资监管“大数据中心”,并依赖于“数据采集平台”“监管业务平台”“智
能监管平台”等建立现代国有资产监管系统,依靠该监管系统可更好地为现代行政事业单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