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9 - My FlipBook
P. 79
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研究
第二节 固定资产管理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相关概念
行政单位是指进行国家行政管理、组织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单
位,如人民代表大会、司法部门、执法部门等。事业单位指的是由国家机关举办或由其他
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科学研究、教育、文化、卫生、就业服务等活动的社会服
务组织。常见的事业单位有公立大学、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根据《政府会计准则——
基本准则》固定资产,是指政府会计主体为满足自身开展业务活动或其他活动需要而控制
的,使用年限超过 1 年(不含 1 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
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一般包括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等。单位价值虽未
达到规定标准,但是使用年限超过 1 年(不含年)的大批同类物资,如图书、家具、用具、
装具等,应当确认为固定资产。此外,基于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
的分类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如对于复印机一类的办公设备,虽然没有达到.1000.元的标准,
但是为了便于资产管理,单位也应将其作为固定资产核算;而对于其他大批的同类物资,
无论是分批购入,还是零散购买,为保证会计核算的连续性,单位都应将其作为固定资产
确认。
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能够提高固
定资产会计信息的质量。《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以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
现制为基础开展会计核算与账务处理。但在实践中,部分单位对该要求的执行还不到位,
对该制度的理解还不深入。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加强学习,积极贯彻落实《政府会计
准则制度》的要求,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会计准则,以提高会计信息的
质量。另一方面,能够减少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发生流失和损坏的情况。由于行政事
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存在一定程度的国有资产流失情况,而加强固定资产
管理,就可以从组织体系建设、信息技术引入和监管职责落实等方面入手保障固定资产的
安全性和完整性。
三、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管理发生的变化
(一)固定资产披露发生变化
随着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施行,固定资产披露产生了以下变化。一是固定资产确认标准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