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3 - 快乐高效学语文
P. 203
作者认为“仲永之通悟”是“受之天”,他的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
并引发天赋不如方仲永的人如果不“受之人”,结果将更不可设想的感慨。这段
话论说事理,步步推进,辨明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令人深感“受
之人”的重要。
4. 展示疑难和精彩(12 分钟)。
①第三段与前两段的关系。
②第三段讲了什么道理?
③谈谈对“受之于天”和“受之于人至于不至”的结果。
5. 测评总结(6 分钟)。
①总结“之、其、与”的意思。
②谈谈学习了课文的收获。
亮点设计
①辩论“受之于天”和“受之于人”的关系。
②结合自己的智力,谈如何学习。
问题探究
①方仲永之所以“泯然众人”的根本原因。
②“世隶耕”的作用。
快乐高效学语文
合作交流
①重点词语意思的概括与辨析。
②写作特点交流。
③启发交流。
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