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8 - 音乐教育中的美育教育
P. 168

音乐教育中的美育教育


            展示出来,例如维吾尔族、藏族、蒙古族等,让高校学生们对不同的民族地区划

            分进行判断,结合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进行知识的探究和总结。对
            视频和音乐的观看、欣赏的过程中,高校学生能够形成对不同地区文化风俗习惯
            的了解,产生更深刻的体会和音乐感受,例如牡丹汗、宗巴朗松、辽阔的草原,
            都是具有独特民风特色的音乐作品,利用多媒体展示的方式对音乐作品进行鉴赏,

            能够加深高校学生的音乐体会、音乐感知。
                教师在创新音乐教学模式时,要注重对高校学生音乐作品理解能力的培养,
            以此为基础,才能够更好地发展其审美意识、审美能力,使之在感受音乐、鉴赏

            音乐的过程中,发展音乐思维。教师可以创建起问题式教学模式,以疑促学,用
            疑问带动高校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思考,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教师可以设置提
            问环节,让学生进行对音乐作品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乐
            曲创作的背景和不同的乐章,分段分析作品的情感、曲调,在问题的导向作用下,

            让高校学生们自主思考作品,在提问式的教学模式中,培养学生对音乐欣赏的主
            动性,挖掘内在潜能,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四)加强实践探索

                为了在高校音乐鉴赏教学中落实审美教育,教师要注重从理论知识向实践过
            渡,组织和开展实践活动,加强实践探索,培养高校学生的音乐审美判断力,发
            展高校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使高校学生能够在欣赏的过程中,综合分析需要审

            美的对象,并在分析之后做出准确的评判。音乐审美教学实践活动的实施,要以
            培养高校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为落脚点,加强对高校学生音乐判断力的锻炼,组
            织和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让高校学生自觉加入对音乐审美的判断和探究中,

            结合小组探究活动,培养高校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判断力。教师要在课本内容
            的基础之上,分析音乐内容,辨别课本中的音乐知识,同时结合高校学生的实际
            成长特点,将高校学生感兴趣的流行音乐引进到课堂上,实现课上到课下的有机
            衔接,高校学生对音乐展开判断、分析。

                教师要采用小组研讨的方式组织学生开展音乐鉴赏活动,使课堂更加灵活,
            具有代入性,培养高校学生音乐鉴赏的知识和理解能力,把握和应用音乐鉴赏知
            识、鉴赏技能,形成对音乐作品的甄别能力,深刻体会优秀音乐作品的魅力所在。

            例如,教师可以结合高校学生喜闻乐见的歌手和歌曲,让学生们自发组建起音乐
            鉴赏的团队,根据学生的喜好不同,将学生划分成多个赏析小组,喜欢说唱歌手


            160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