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4 - 音乐教育中的美育教育
P. 164
音乐教育中的美育教育
要内容之一。高校大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升需要花费比较长的时间,在具体的
过程中,高校大学生阶段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体作用,注重独立开展思考与学习
活动,利用实践活动,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要想实现高校大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的提升,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并在此前提条件下,对音乐作品内涵做出进
一步的研究,更好地感知作品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将自身的想象力充分体现出
来,推动音乐作品再创作活动的完成,以此来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
第三节 大学生音乐鉴赏与审美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音乐教育中的重点任务,也是音乐教育的核心目标。
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我国各级学校都不重视音乐欣赏教学,造成目
前高校学生中不少人缺少基本的音乐审美能力。加强对高校学生审美意识、审美
能力的培养,要在音乐鉴赏教学中,高度重视审美教育的目标,落实有效的审美
教育措施,营造良好的审美教育氛围,使学生能够在音乐鉴赏的教学活动中,树
立起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教师要运用丰富的教学资源,用更加饱满的音乐
情感,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思维,为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审美教育的内涵
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直观感受,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加深
审美理解,也就是对音乐的基本要素形成更深刻的体会,加深学生思考,对音乐
作品中的艺术特色、精神内涵形成深刻体会,品味音乐作品中的文化、民俗、时
代精神、社会历史,以此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使其成为综合素养全面
发展的高素质建设人才。
审美教育实施中,音乐课程教学是重要的路径之一,和其他的文化课程不同,
音乐课具有明显的特殊性,要求高校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基本要素和运用能力,
包括旋律、和声、节奏、曲式、结构等,均属于音乐基本要素中重点的学习内容。
通常情况下,高校学生在认识音乐的过程中,已经逐步掌握了一系列的学习方法,
具备了音乐学习的技巧,但是对于音乐缺少更深刻的认知,仅仅是在浅显的层面
了解音乐,缺少对音乐美的真正体会,在感性的认识音乐中,通过好听和不好听
的标准进行判断。审美教育关注的不仅是高校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更注重音乐的精神内涵和对高校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培育,因此培养高校学生的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