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 -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与管理
P. 33

第一章  农业园区的概念、作用和类型

                 2)相关主体利益联结实现模式

                 构建现代农业园区相关者利益共同体,统筹平衡全产业链不同主体的利益诉
             求。重点推广股份制、合作制和订单农业等园区利益联结模式,核心是将企业与
             农民之间松散随机的购销、雇佣和租地关系改变为更为紧密稳定的合作共赢关系,
             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提升乡村产业聚合力,让

             农民更稳更多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效益,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一
             是“股份合作”模式。构建由相关利益群体参与的股份合作机制,探索财政奖补
             资金折股量化、承包经营土地股权化、农村资产股份化,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

             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结成联股、联利的共同体,按协议分配产业红利,实现农
             户分红、合作社增收、村集体壮大的三赢目标,让农民长期享受持续稳定的收益。
             二是“土地流转优先返聘”模式。坚持带农、惠农、富农、兴农导向,积极探索
             土地流转形式,积极引入大型龙头企业,探索“龙头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的“土

             地流转优先返聘”模式,保证农民获得较为稳定的收入,实现土地流转有“租金”。
             重庆市涪陵区国家现代农业(榨菜)产业园积极改革探索,引导农民以单季土地
             经营权入股,公司以现金入股、合作社负责人以榨菜腌制池折价入股、村集体经

             济组织以资产资金入股,成功创建了“保底分红 + 盈利二次分红 + 产业务工收
             入 + 财政投入资金股权化分红”的利益联结模式,将企业、合作社与农民等经营
             主体从简单买卖关系转变为合作共赢关系,支撑园区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国内农业园区的发展案例
                 1.青岛西海岸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案例
                 1)青岛市关于制止耕地“非农化”的政策

                 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扛牢耕地保护政治责任:耕地是最宝贵的自然资源,是
             粮食生产的根基。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深刻认识严格耕地保护的极端重要性,进一
             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底线思维,突出问题导向,严格执行耕地“非农化”行为
             “六个严禁”、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八不准”和“大棚房”问题清理整治的要求,

             坚决扛起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
                 强化工作措施,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坚决遏制新增。严格落实分
             区分类用途管制制度,严控各类建设、造林占用耕地尤其是占用永久基本农田,

             对于不符合法律规定、违反规划和产业政策的,一律不批准用地、不享受财政资
             金补助政策。对《通知》下发后出现的各类耕地“非农化”问题,发现一起、制


                                                                                     23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