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5 - 信息的脉络
P. 75
·第二部分·
夫曼公司、利顿工程实验室、艾麦克公司、费舍尔研究实验室等,成为后来硅谷
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的基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防工业的蓬勃发展给湾区的
高科技企业带来丰厚利润,使一些小公司跻身大公司行列,信息技术在第二次世
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冷战期间,有“硅谷之父”之称的、斯坦福大学前校长弗雷德·特曼是硅谷
发展的推动者,得益于特曼的导师范内瓦布什建立的政府直接资助高校科研的机
制,特曼依靠与美国军方,尤其是新成立的海军研究办公室的关系,资助创立了
一个新的电子研究实验室。1951年开始,特曼推动斯坦福大学成立了斯坦福工业园,
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高校工业区,他将政府—科研—产业完美融合在一起,极大地
推动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其构建的斯坦福工业园奠定了硅谷电子产业的基础。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开始,硅谷的半导体业和计算机业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机,
仙童“八叛徒”开创了硅谷的半导体时代。“晶体管之父”威廉·肖克利离开贝
尔实验室创立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1957 年 10 月,“八叛徒”出走建立了仙童半
导体公司,其核心能力是抛弃业界一直使用的锗,转而采用廉价、无处不在的硅
来制造晶体管。尽管背叛了肖克利,但仙童的成立极大地推动了硅谷的集成电路、
存储器和半导体行业。从 1959 年开始,就陆续有人从仙童“叛逃”出去创业了,
先是其总经理带领八名员工创办了半导体公司 Rheem,再到“八叛徒”的拉斯特、
霍尔尼和罗伯茨三人创办了 Amelco,克莱纳出去搞起了风险投资公司 KPCB,最
后“八叛徒”之首的诺伊斯和摩尔也带着安迪·格鲁夫离开了仙童创办了后来的
英特尔。“八叛徒”走完后,仙童开始没落,虽然仙童没有成为像 IBM、GE、
AT&T 这样的巨头,但是它的种子撒遍了整个半导体行业,1969 年硅谷的一次半
导体峰会上,400 多名参会者只有 24 名不是仙童的前雇员。
20 世纪 60—70 年代以后硅谷逐渐褪去军事色彩、走向民用,成为全美甚至世
界最重要的高新技术创新和发展的开创者和中心。硅谷的成就远不止半导体,后
来个人电脑、软件产业和互联网产业亦成为硅谷的支柱产业,诞生了惠普、英特尔、
AMD、施乐、苹果、甲骨文、思科、谷歌、雅虎、Facebook、特斯拉等科技巨头。
20 世纪 70 年代,施乐硅谷研发中心是当时美国最成功的公司研究所,在 Alto 个
人电脑、GUI(图形界面),以太网和激光打印机等领域都有开创性的贡献,现今
的许多著名企业都受益于施乐公司的研究。
实际上,在科技创新上路上,资本的力量同样不容忽视。纳斯达克自 1971
年诞生以来,一直是科技梦想落地的地方,受益于第三次科技浪潮,也凭借自身
制度的推陈出新,纳斯达克赶上了时代发展的快车道。从最初半导体时代的英
特尔、到个人电脑时代的苹果与微软、再到互联网时代的雅虎与谷歌、社交平台
• 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