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4 - 信息的脉络
P. 74

·信息的脉络·
                 东海岸的麻省理工学院和西海岸的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是“战时研究合同
                 的最大接单者”。
                     最后,美国政府及军方一直以来都是研究成果的最大买家,极大推动创新成
                 果的转化。军方在产业培育过程中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新技术过于昂贵而且不
                 稳定,军方是唯一愿意做新技术尝试而又不讲价钱的买家。冷战更加强调技术领

                 域的争夺,在促使美国政府投资科研方面,冷战显然具有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更强
                 的推动力。
                     美国在美苏争霸的格局下一系列科技创新政策,对半导体、计算机、软件系

                 统等信息技术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1946 年 2 月 14 日,由美国军方定制的世界上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
                 到 1966 年,全美有 2623 台计算机,其中 1967 台为国防部所有。海军研究办公室、
                 空军和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资助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开发了麦金塔(Mac)计

                 算机,资助了微软的 Windows 操作系统开发。在 20 世纪 50 年代,大约有 80 个不
                 同的机构生产计算机。军工和国防承包商以购买或其他方式支付了这些机构生产
                 的所有第一批次机器的费用。美国政府及军方也是集成电路早期最重要的客户。

                 晶体管于 1947 年在贝尔实验室发明,在 1949—1958 年,贝尔实验室半导体研究
                 预算的 25% 由军方资助。1959 年,美国 85% 的电子研究由联邦政府资助。从 20
                 世纪 50 年代末到 70 年代初,国防部资助了近一半的半导体研发经费。NASA 和
                 军方是半导体晶体管早期最重要的客户。20 世纪 60 年代初,空军决定在“民兵 2 型”
                 导弹中使用集成电路,而直到 1965 年,商业计算机才使用集成电路。阿波罗计划

                 也大量使用了集成电路,NASA 一直使用模拟计算机,“阿波罗计划”要求麻省
                 理工学院的仪器实验室建造一台数字计算机,阿波罗导航计算机(AGC)是第一
                 台使用集成电路的计算机,它要用 4000 多片集成电路,在全球集成电路市场中占

                 据相当大的比重。
                     美苏科技争霸催生的大量的卫星、火箭、计算机、半导体等高科技,并没有
                 局限在军事和航天领域,在美国政府的推动下,技术从军用到民用的转化如火如
                 荼地展开,技术军转民成为美国科技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而硅谷的崛起则

                 是政府进行整体干预的完美案例。
                     硅谷得名之前,旧金山湾区一直是美国海军的研发基地。无线电产业在美国
                 海军和政府的支持下技术基础雄厚,对后来硅谷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
                 响。到 20 世纪 20 年代,随着无线电产业在全美普及,旧金山湾区成为最大的业

                 余无线电爱好者聚集地,收音机数量从 1920 年的 5000 台左右增长至 1924 年的
                 2500 万台左右,无线电报协会、业余电台、诸多小公司在此诞生,如海因茨 - 考


                                                   • 58 •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