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2 - 信息的脉络
P. 72

·信息的脉络·
                 学的思想家也不例外。举目四望,人的脚下是大地、头顶之上是苍穹。在古人眼中,
                 宇宙可以依据物体下落的方向划分成不同的层次。他们依据日常经验总结出的自
                 然规律,即万物往下落;只有天空和其上的天体是这一规律的唯一例外。
                     当古人试图将万物下落的自然规律应用于整个宇宙(天空与大地)时,他们
                 遇到了一个悖论:如果天空之下的万物都会下落,那么为何大地自身不会下落?

                 既然下落这个规律是普适的,大地不下落的原因必然是下面有什么东西在托着它。
                 有人说那是因为有只大乌龟,它用自己的背托起了整个大地。可又是什么托着那
                 只乌龟呢?是不是下面还有无穷多只乌龟,一只托着一只,构成了一个无穷向下

                 延伸的序列?
                     在阿那克西曼德看来,要想避开无穷的“乌龟塔”,要想获得一个适用于宇
                 宙的下落理论,就必须进行一场观念革命。他提出的观点虽说在现在看来平淡无
                 奇,但在古人看来可谓惊世骇俗。“下”这个方向随地点的不同而不同,它应该
                 被定义为指向大地的方向。万物往“下”落,这样说并不对。正确的说法应该是:

                 我们头顶和脚下的所有物体,都往大地上落。这一发现引发了另一个革命性的发现,
                 即大地是圆的而不是平的。这一发现并非由阿那克西曼德本人提出,但他对“下”
                 的重新定义打开了思想的禁区。在他看来,整块大地飘浮于空间之中。接下来,

                 他提出了更为惊人的观点:天空可以不断延伸,在覆盖我们头顶的同时,又覆盖
                 我们的脚下,最终包裹整个大地。
                     阿那克西曼德的观点极大地简化了当时的宇宙学。太阳、月亮、星星的东升
                 西落开始被理解为天球的旋转。
                     人们不用再想象,每天清晨,新的太阳在东方降生;每天晚上,旧的太阳在

                 西方灭亡。落山后的太阳,将沿着一条我们脚下的轨迹,回到它清晨起始的地方。
                 不难想象,第一次听说这个理论的古人是多么欢呼雀跃!他们心中的那块大石头
                 落地了,他们不用再担心,负责清晨制造太阳的神明睡过了头或不想工作了。

                     从某个意义上说,阿那克西曼德的理论比哥白尼的地心说更具有革命性,他
                 对“下”的重新定义,使得“什么托着大地”这个问题变得毫无意义。


















                                                   • 56 •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