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8 - 信息的脉络
P. 68

·信息的脉络·
                 相对于一个命题而言,被证实的意思就是说这个命题被证明为“真”。那么,如
                 果有事实证明这个命题为“假”的话,就叫作被“证伪”了。解释“证伪”的例
                 子有很多,比如说,命题“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看见白色天鹅的人便证实
                 了这个结论,如果有人发现一只不是白色的天鹅,这个命题就被证伪。现在“黑

                 天鹅”往往指出乎意料且对人类造成巨大影响的事件。
                     ◆  普适性(universal)
                     科学必须具有普适性,科学中所表述的自然规律,是适合于某一类事物的共

                 同特征,而不仅仅适合于几个个别事物的性质。所谓“某一类事物”,总是有一
                 定局限范围的,因而任何理论都有其适用范围,但绝不是几个个案。范围越大越好,
                 科学规律标志该范围内事物的共性。
                     普适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各个领域有各个领域自己认可的普适性。但是,

                 因为普适性是自然规律需要具有的基本性质,总应该具有一定的范围,才有可能
                 被称为“规律”,否则就只能算是个别的经验了。


                     科学方法

                     16 世纪现代科学诞生,其研究的方法也不断走向规范化和系统化。通常人们
                 将科学方法看做是几个步骤的循环往复直到人们满意为止。其中主要的步骤是:
                 ①观测、实验和数据收集;②建立唯象理论、提出假说;③数学抽象,形成理论

                 模型;④验证和修正理论;⑤再回到观测和实验。波普尔提出了不同的认识论,
                 认为科学应该是“猜想—反驳”为特征的演绎主义。

                     在实际过程中,有一些具体的思路可以参考。
                     ◆  盲人摸象
                     盲人靠触摸,科学家靠实验。盲人触摸后得到对大象的结论,科学家们从实

                 验总结出数学模型,得到科学理论。盲人只靠触觉,用手摸,科学家们除了使用
                 自己的各种感官(当然包括眼睛)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实验仪器和技术手段。

                     ◆  知其然
                     杨振宁将物理学研究分为三个阶段:观测实验、唯象描述、理论架构。将观
                 察和实验得到的数据加以概括和提炼后,得到的某种描述性模型,被称为唯象描

                 述规律。也就是说,唯象规律只是一种总结和描述,尚未建立能解释它的理论。
                 在唯象描述的阶段,对观测到的现象,认识尚处于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的阶段。

                     ◆  知其所以然
                     科学的理论系统是分层次的。因此,我们所谓的唯象描述和理论模型,实际


                                                   • 52 •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