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 - 地铁轨道施工技术
P. 15
第一章 概述
四、施工特点
(一)普通道床施工
普通整体道床铺设一般采用的轨枕为短轨枕,排水方式主要为中心水沟排水;
若采用长枕铺设,排水方式为两侧水沟排水。
(二)技术要求
①整体道床混凝土等级为 C30,道床内设双层钢筋,纵向钢筋兼做排流钢筋。
②一般地段道床设中心水沟,对于道床面距离枕面不一致的地方,施工时进
行顺接。
③一般地段采用 DT Ⅵ 2 型扣件及配套短轨枕,中等减振地段采用压缩型
扣件。
④轨枕铺设数量:一般地段采用 1600 对(根)/km;中等减振地段中直线及
半径 R > 800m 曲线地段采用 1680 对(根)/km;半径 R ≤ 800m 曲线地段采用
1760 对(根)/km;局部地段遇各种预埋管线、排水横沟等应先调整预埋管线、
排水横沟位置,若实在困难,可适当调整轨枕间距,枕间距在 500~660mm 调整。
在泵房、人防门、结构缝等处轨枕间距可以根据道床块的长度在 500~660mm 做
适当调整,相邻轨枕间距变化较大时应进行轨枕间距过渡。
⑤地下线一般情况下曲线地段超高采用半超高(外轨抬高一半超高值,内轨
降低一半超高值)设置。曲线超高值在缓和曲线内递减,无缓和曲线时在圆曲线
两端的直线段内递减顺接,超高顺坡递减率一般不大于 2‰,困难时不大于 2.5‰。
⑥地下线一般整体道床分段布置,一般情况下每 12.5m 设一道宽 20mm 的伸
缩缝。伸缩缝以沥青木板形成并以沥青麻筋封顶,每段道床长度可根据结构变形
缝设置,集水坑设置及过轨管线布置可根据情况适当调整,同时钢筋长度等相应
调整。结构沉降缝应设道床伸缩缝,短轨枕应避开道床伸缩缝。
⑦圆形隧道曲线地段设曲线超高时,外侧排水沟的沟底标高可根据隧道结构
的误差情况适当抬高,若排水坡度小于 2‰,可在道床内适当位置设置横向管沟,
将内外侧排水沟横向连通。不同地段排水沟连接时,在较低一端的沟底采用道床
混凝土一次浇筑形成顺坡层,顺坡层的长度根据不同地段的线路坡度而定,使最
终排水坡度不小于 2‰即可。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