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1 - 公路桥梁工程与隧道施工
P. 201
第六章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全过程风险动态分析与反馈设计方法研究
3. 控制措施
(1)形成综合超前地质预报体系
超前地质预报应采用以地质分析为主,长距离宏观预报与短距离精确预报相结合、
超前探孔与物探相结合、多种物探方法相互补充验证的综合超前预报方案,以确保更
准确地预报掌子面前方的地质情况,避免灾害损失和不必要的预防投资,指导工程施
工。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采用单一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法预报掌子面前方的地质
信息,受到方法自身的局限性以及地质结构的复杂性、操作环境以及工作人员等方面
的干扰,提供的信息精度存在一定的误差,有可能发生地质危害的漏报和误报。为解
决以上问题,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效的预报手段相互配合进行预报,预报结果相互
印证,在原有地质勘查资料基础上提供更为全面真实的地质预报信息,称为综合超前
地质预报。以 TSP 法作为长期地质预报手段,宏观预报隧道的不良地质危害;地质雷
达法作为短期地质预报,是在长期地质预报的基础上进行的;当遇到重大地质问题时,
可采用超前钻孔验证,几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可组成完整的地质超前预报技术体系。
(2)预报环境和从业人员的要求
进行现场探测时,要寻求施工方配合,做到在无干扰或少干扰的环境下探测。认
识到超前地质预报作为较为有效的地质灾害预测方法,需操作规范,提高工作人员专
业素养,做到对可控的误差要避免。
二、基于监控量测的动态数据采集手段
(一)监控量测的目的和意义
新奥法(NATM)自 20 世纪 60 年代引入我国,已经成为国内地下工程修筑的最
主要方法。新奥法施工的原理是充分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和开挖面的空间约束作用,
采用锚喷支护为主要手段,紧跟开挖作业面施工,及时对围岩进行加固,限制围岩变
形发展,阻止围岩松动。在开挖同时运用监控测量手段对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变形发展
进行监控,来指导地下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喷混凝土、锚杆、量测被认为是新奥法的
三大要素。现场监控量测是监视围岩稳定,检验设计与施工是否合理及安全的重要手
段。把量测信息及时反馈到设计和施工中去,对初期支护,二次衬砌的施工方法作出
修正,可以达到安全、快速的施工目的。监控量测也是新奥法施工管理中必不可少的
手段,是施工安全和质量的保障。监控量测可以及时反映围岩与支护的变形和应力,
通过分析隧道围岩与支护的变形特征与受力状态,判断围岩的稳定性、支护的合理性,
• 1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