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4 - 公路桥梁工程与隧道施工
P. 204

公路桥梁工程与隧道施工




             的安全施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四、监控量测动态数据的应用分析


                  监控量测动态分析以长城岭隧道为例,长城岭隧道工程部分横穿长城岭山脊,左
             线长 1678.788m,其中明洞 5m,暗洞 1673.788m;右线长 1639.16m,其中明洞 2m,
             半明半暗 28m,暗洞 1609.16m。长城岭隧道以Ⅲ、Ⅱ、Ⅳ级围岩为主,有少量的Ⅴ

             级围岩,共穿越 2 个断裂带,由断层角砾岩、破裂岩、节理密集带组成。断层角砾岩
             大多呈次棱角状,表面具擦痕;其断裂性质为张扭性。不过上述两条断裂带均为非全

             新活动断裂,故对隧道影响不大,但是监控量测中应密切注意断层的影响;隧道左、
             右线洞身段,主要以轻微风化黑云斜长片麻岩体为主,岩体破碎,呈镶嵌破碎结构,

             围岩稳定性较差。施工期间拱部围岩可能产生掉块、坍落,开挖中可能产生漏水现象,
             监控量测中应注意其影响。
                  施工监控量测包括掌子面、洞壁围岩和支护状况观察、地表下沉量测、隧道净空

             收敛量测、拱顶下沉量测、锚杆内力及抗拔力量测。其中,掌子面、洞壁围岩和支护状
             况观察采用目测观察;地表下沉量测和拱顶下沉量测采用日产 TOPCON AT-G2 型精密

             水准仪量测(编号:3110953),仪器精度 0.1mm;隧道周边收敛量测采用杭州市中拓
             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 JSS30A 型数显收敛计(编号:3110941),仪器精度 0.01mm;锚
             杆内力及抗拔力量测采用锚杆测力计、拉拔仪(编号:10036481-2)。根据测试结果,

             结合洞壁围岩、支护和对掌子面的观察,综合评价洞室支护稳定性,为施工决策提供依据。
                 (一)地质和支护状况观察

                  1. 观察目的
                  开挖掌子面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观察以及掌子面附近初期支护状态的观测和裂
             缝指证,是判断围岩稳定性、预测掌子面前方的地质条件和围岩的稳定性并优化支护

             参数的重要依据。预测开挖面前方的地质条件,为判断围岩、隧道的稳定性提供地质
             依据,根据喷层表面状态及锚杆的工作状态,分析支护结构的可靠程度。

                  2. 观察内容和方法
                  观察内容包括岩性、岩体风化程度、完整状态、裂隙发育情况、结构面形状与产

             状;地下水状况:水位、漏水点部位、水量;土壤含水量;围岩加固情况、掌子面状况、
             洞体开挖状况;支护状态、是否开裂。

                  3. 实测分析
                  从现阶段观察状况来看:出露围岩主要为弱风化片麻岩,灰黑色;岩石强度高,


             • 192 •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