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3 - 公路桥梁工程与隧道施工
P. 283
第七章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变形监测分析研究
允许变形量 u 0 =22.0mm,说明围岩已经基本稳定,预设计偏于保守,与图 7-32a 中曲
线①同类。据此,建议施工单位将该区段拱顶两侧 45°内的锚杆减少到 1/4,以节省
投资。
图 7-32 监测基准反馈支护设计的四类情况
(二)支护合理(见图 7-32b)
麻栗场隧道 ZK31+930~ZK32+090 段围岩为弱风化灰岩,为硬质岩,呈薄层结构,
层间结合差,埋深 24m,为Ⅲ级围岩;允许变形量 u 0 =22.0mm,预设计初期支护参数
与实例 1 相同。在 ZK31+980 埋设一监测断面,初期支护施作完成后,实测 5d 后最
大变形量 u=9mm(u < u 0 ),变形速率比值均小于 5%,围岩已趋于稳定,与图 7-29ab
中曲线②同类,监控量测证明本断面预设计支护参数适当。当实测最大变形量 u > u 0
(即曲线②′),且 u 已大于设计预留量,可在下一循环开挖时适当增加预留变形量,
或加强支护使 u ≤ u 0 。
(三)支护不足(见图 7-32c)
麻栗场隧道 ZK31+720~900 段埋深约 30m,预设计取Ⅳ级围岩;允许变形量
33.0mm。初期支护参数:喷射混凝土厚 22cm;锚杆 φ22mm,长 300cm,纵环间距
100cm×120cm,梅花形布置,φ8mm 钢筋网间距 20cm×20cm(单层),φ22 格栅
拱架,纵距 120cm。隧道开挖后初喷厚 8cm,锚杆安装完毕,量测断面 ZK31+800(埋
深 30.8m)首次实测变形速率 v=13mm/d,根据容许速率基准,量测组当即做出险情
预报,随后第二天发现拱顶明显有纵向裂缝 1~2cm 宽。当天下午即在全断面增打锚杆
进行加固,变形速率降至 4.5mm/d,v/v0=45%,裂缝继续发展,第四日在沿钢拱架边
缘环向发现新裂缝,当即停止掘进,加喷混凝土至 25cm 厚,并加密锚杆至间距 × 排
距 =50cm×50cm,并对中空注浆锚杆注浆,变形速率比值降至 1.4% < 5%,速率小
于 1mm/d,围岩趋于稳定,避免了一次塌方事故。实测变形量 u=36.8mm,已超过允
• 2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