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1 - 公路桥梁工程与隧道施工
P. 281

第七章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变形监测分析研究




               拱顶中心线为中心的 24m(1 号点及 13 号点埋设在距离中线 25m 处)范围内。
                   (二)出口端
                   在麻栗场隧道右洞出口的地表量测中,结合洞内的量测,对于此隧道的安全施工
               发挥了明显的作用。测量中利用测点的沉降速率以判断沉降是否在安全范围内,若速

               率连续几日超过 5mm/d,则认为地表沉降为不安全,需要采取相应的施工方法,对围
               岩进行加固。此断面大约在掌子面开挖 15d 时出现了加速沉降,而且连续几日都很大,
               沉降速率一度达到 11mm/d,此时的地表出现了不连续的横向裂缝,洞内初次支护的

               混凝土也出现了多条环向裂缝,在靠近洞口边墙出现了几条斜向的剪切裂缝,通过地
               表量测数据并结合围岩变形数据认为此时的隧道处于加速变形阶段,于是要求施工单
               位暂停施工,立即采取措施加固围岩,并对围岩进行仰拱施工,及时封闭围岩,围岩
               封闭后沉降表现为速率逐渐减少,以致趋于平缓,围岩加固封闭效果明显,证明措施

               得当。
























                                  图 7-30 地表沉降槽在主要施工时间阶段曲线

                   图 7-30 为地表沉降观测断面各点在不同施工阶段里的沉降量曲线图。图中较为
               明显地看到隧道轴线上测点为下沉量最大点,下沉基本发生在开挖后 25d 内,同时两
               侧各点基本呈对称形式,远离隧道中线测点越远沉降量越小,这主要为此地表上覆盖
               层为均匀粘土,且地势较平坦。

                   在对地表最大沉降点的回归预测时发现;观察数据显示从量测第 49d 至第 70d 这
               段时间内沉降仅增加 0.9mm,在第 90d 至第 110d 这段时间内沉降速率基本为零,已
               处于收敛,因此对它再进行回归分析预测最终值已无意义,因此取最后一次测量值作

               为最终值,其值为 68mm。如图 7-31 所示,在第 26d,即仰拱封闭,围岩加固后 5d,
               其实际沉降量为 66mm。为最终预测值的 97%,说明强支护措施及时,起到了控制变


                                                                                         • 269 •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