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2 - 公路桥梁工程与隧道施工
P. 282
公路桥梁工程与隧道施工
形的作用,同样在后期的地表沉降过程中的下沉速率很小,都在安全的范围内。
图 7-31 最大沉降—时间曲线图
四、监测基准工程应用
在一般性围岩地段监测中,我们侧重于围岩变形规律的总结,对二衬的指导作用,
而特殊地段监测,我们将侧重于围岩开挖初期围岩的变化情况,旨在对围岩变形破坏
预警方面有所研究。根据位移监测数据有四种方法对围岩稳定性进行预测,并进行了
分析,最后建议了以变形速率比值法为主,辅以容许位移和容许速率的综合监测基准,
本小节根据麻栗场隧道部分断面的施工变形监测数据,结合这些断面因变形引起的相
关表征,进行隧道围岩施工变形的险情预报分析,以检验监测基准的适用性。
在利用此基准反馈监测信息分析围岩稳定性的同时,本着为其他工程提供参考借
鉴的目的,对反馈设计也进行了研究,即在安全等级的基础上,把隧道的支护设计分
为支护保守、合理、不足、失稳等 4 种,如图 7-32 所示。图 7-32 中各 u~t 曲线的不
同点主要是稳定状态与趋势不同,变形值与允许变形值的大小不同。
(一)支护保守(见图 7-32a)
麻栗场隧道 ZK31+515~535 段属Ⅲ级围岩,埋深 30m 左右,岩体主要为弱 ~ 微风
化灰岩和砂质页岩,均为硬质岩石,层间结合好,为薄层状结构,岩体较完整。允许
变形量(收敛值,下同)u 0 =22.0mm。预设计支护参数为:C20 喷射混凝土(C20 下
同)厚 10cm;锚杆 φ22mm,长 250cm,纵环间距为:120cm×120cm,梅花形布置;
φ6mm 钢筋网间距 20cm×20cm(单层布置),预留变形量为 5cm。在拱部 45°角范
围内锚杆尚未施作,复喷混凝土(初喷厚 4cm)落后于开挖工作面 100m 的情况下,
实测两个断面围岩变形速率比值 v/v 0 =3.6% < 20%,且最大变形量 u=3.2mm,远小于
• 2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