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2 - 公路桥梁工程与隧道施工
P. 92
公路桥梁工程与隧道施工
(五)桥面系施工的改进
桥面系施工过程标准化前后对比表见表 2-5。
表 2-5 桥面系施工过程标准化前后对比表
对比内容 实施标准化前 实施标准化后
严格执行首件工程验收制,未经验收总结,
无要求
不得进行规模生产
防撞护栏施工,支模时宜在 防撞护栏施工,为确保防撞护栏的线形,安
其顶部和底部各设置 1 道对 装防撞护栏模板时应注意每间隔 1m 分别设置
拉螺杆,或采用其他固定模 一根支撑杆和拉杆,对模板进行加固
桥面系施工 板的装置
防护栏施工至顶面时,把顶层的混凝土浮浆
清除后进行第一次抹平。1.5~2h(冬天 3.5h)
无要求 后进行第二次收面,再过 2(冬天 4h)h 后进
行第三次顶面抹面压光,确保防护栏顶面及
内倒角的线形美观
二、桥梁施工过程标准化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一)结构物混凝土外观质量的提升
目前,桥梁工程外观存在的缺陷主要是结构物外观粗糙、有蜂窝麻面现象,颜色
不统一、模板间有漏浆,垂直度和平整度不合规范等现象。其中,蜂窝麻面、颜色不一、
模板漏浆及平整度现象较为普遍。实施标准化施工后,这些现象都得到了大大的改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标准化施工要求严格执行首件工程验收制,未经验收总结,
不得进行规模生产,从而从源头规避了大面积出现混凝土外观缺陷问题。②标准化施
工要求结构物施工须采用定型钢模,且模板应有足够的刚度。这样,结构物的垂直度、
平整度将会得到很好的控制。③标准化施工中详细地介绍了混凝土的振捣程序及要求,
能很好地指导施工人员正确施工,从而提升了工人的振捣水平,减少混凝土蜂窝麻面
的出现。
(二)结构物质量通病有效的治理
结构物的质量通病主要包括钢筋加工不规范,起弯角度、位置不符合规范;钢筋
骨架制作安装定位及钢筋间距不符合要求,骨架变形较为严重;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
够或过大、保护层垫块强度不符合要求;结构物边角破损;混凝土因养护不到位而产
生裂缝等。以上问题,在实施标准化施工后都得到了有效治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
面:①标准化施工要求钢筋加工应在钢筋加工场集中加工下料制作,钢筋应采用胎架
制作完成,整体吊装安装。从而实现了钢筋绑扎的标准化作业,使工人能有效掌握钢
筋骨架的定位,确保钢筋间距均匀,骨架牢固、不易变形。②标准化施工要求引进数
• 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