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5 - 陈永青小草书谱
P. 85

陈永青小草书谱




                  谢安素善尺牍,而轻子敬之书。子敬尝作佳书与之,谓必存录,
             安辄题后答之,甚以为恨。安尝问敬:“卿书何如右军?”答云:

             “故当胜。”安云:“物论殊不尔。”于敬又答:“时人那得知!”

             敬虽权以此辞折安所鉴,自称胜父,不亦过乎!且立身扬名,事资尊

             显,胜母之里,曾参不入。以于敬之豪翰,绍右军之笔札,虽复粗传

             楷则,实恐未克箕裘。况乃假托神仙,耻崇家范,以斯成学,孰愈面
             墙!后羲之往都,临行题壁。子敬密拭除之,辄书易其处,私为不

             恶。羲之还,见乃叹曰:“吾去时真大醉也!”敬乃内惭。是知逸少

             之比钟张,则专博斯别;子敬之不及逸少,无或疑焉。
                  今译:谢安素来善写尺牍书,而轻视王献之的书法。献之曾经精

             心写了一幅字赠给谢安,不料被对方加上评语退了回来,献之对此事

             甚为怨恨。后来二人见面,谢安问献之:“你感觉你的字比你父亲的

             如何?”答道:“当然超过他。”谢安又说:“旁人的评论可不是这

             样啊。”献之答道:“一般人哪里懂得!”王献之虽然用这种话应付
             过去,但自称胜过他的父亲,这说的不是太过分了吗!况且一个人立

             身创业,扬名于世,应该让父母同时得到荣誉,才是一种孝道。(这

             里引用《孝经》一个故事)曾参见到一条称“胜母”的巷子,认为不
             合人情拒绝进去。人们知道,献之的笔法是继承羲之的,虽然粗略学

             到一些规则,其实并未把他父亲的成就全学到手。何况假托是神仙授

             书,耻于推崇家教,带着这种思想意识学习书艺,与面墙而观有什么

             区别呢!有次王羲之去京都,临行前曾在墙上题字。走后献之悄悄擦

             掉,题上自己的字,认为写得不错。待羲之回家来,见到后叹息道:
             “我临走时真是喝得大醉了。”献之这才内心感到很惭愧。由此可




                                                                                   – 69 –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