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8 - 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创新研究
P. 58

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创新研究



            的内容受到观众的信任,被看作“美国最可信的人”。很明显,这不是因为他会
            播新闻稿,而是他具有丰富的知识、洞察力和高超的采编能力。中央电视台主持
            人赵普在报道汶川地震时落泪,看似情感“失控”,实则是真情流露,表达了对

            灾区人民的深切同情,也赢得了观众的心。反过来,如果一名主持人无法分清所
            报道事件对人民群众、公共事务或国家安全的影响,那么他也将误导受众。可以
            说,综合素质是主持人培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众传媒提供的节目类型越来越丰富,其多样化的形式同样需要对应播音主

            持专业培养的多样化,否则主持人将会与媒体发展的现实脱节,难以驾驭新的节
            目类型。然而,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往往是先有业界实践,后有学界研究,广电
            媒体丰富的节目形态很难完全进入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对教学而言,重要的是
            培养学生的新闻意识、职业敏感、知识积累,以及组织、策划、采访、编辑、制

            作等综合能力的提高,也就是加强学生“节目一体化”的意识。这就是本书所讲
            的综合素质。只要具备了这些能力,不论栏目形态如何变化,学生都能在未来的
            工作中应付自如。

                二、提高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途径


                作为学科,播音主持是建立在四个学科基础之上的哲学、美学,新闻学与传
            播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文学艺术。学科来源的多样性意味着专业人才的培
            养需要具备跨学科特点和综合性的特点,是一个系统工程。表现在培养模式上,

            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贯穿于从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环节设计到考
            核机制等一系列过程。
                (一)通过课程设置适当强化或增加新闻实务课程和文化素质类课程
                综合性院校播音主持专业的课程设置一般包括公共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

            修课和选修课。专业课中主要是语音、发声、播音创作等方面的课程。这样培养
            出来的学生一般具有较好的播音基础,但在对新闻传播规律的把握、新闻实务和
            文化素质方面比较薄弱,难以适应目前媒体发展的需要。所以有必要在课程设置
            中适当强化新闻采写、编辑制作,以及中外文学、哲学等文化素质类课程,使学

            生既具有媒体工作的业务能力,又拥有宽阔的知识视野,为从事主持工作奠定扎
            实的技术功底和文化基础。





            ·46·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