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2 - 农作物栽培技术和高产途径
P. 112
农作物栽培技术和高产途径
Crop Cultivation Techniques and High-yield Pathways
育不健全等。二是外部环境因素,如土壤质量、肥料选择、水分含量、空气质量、
光照条件等。种植人员需要采取合理的种植技术,结合不同病害的发生原因、类
型、危害程度,采取有效的防治技术。
(一)田间玉米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1. 玉米青枯病
玉米青枯病也被称为茎腐病或茎基腐病,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均有发生的玉米
病害,在我国尤为严重,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玉米绝产,因此必须加以重视。这
种病害是依靠土壤传播的真菌类病害,发病之后会快速导致玉米植株枯死。这种
病害的发生通常和玉米生育期、种植密度、品种、积温、光照强度、降水量以及
气候等因素有关。在多雨潮湿的天气下,青枯病发生概率更高。潮湿的环境会导
致病原菌的孢子快速萌发,从而侵染大部分玉米田地。
青枯病多发生在玉米的乳熟期内,在发病初期会出现玉米叶片凸起的情况,
并且叶片会表现出青色的枯萎状,类似于受到霜害。在根部、叶片以及茎部等位
置,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水浸状病斑且逐渐腐烂,而后叶片慢慢变黄,根部与茎
部变为褐色。植株秸秆逐渐中空并陆续软化,植株会出现大面积倒伏。即使病情
较轻时,也会导致玉米果穗下垂或者籽粒干瘪,从而影响玉米产量。
针对玉米青枯病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技术。一是合理轮作。病症严重地块需要
进行轮作,可以和大豆、花生以及棉花等轮作,尽可能减少重茬。二是选择抗病
能力较强的玉米品种。种植抗病类品种能够从根本上起到防治病害的效果。三是
清理患病残体。在整地过程中,如果发现患病残体,需要及时清除。可以采取集
中销毁的方式,并在秋季整地时进行深翻与冻晒,有效控制或减少病菌的产生。
四是生长后期管理。在玉米生长后期做好培土与精细化管理工作,提高土壤透气
性,提高玉米根系吸收性,及时排出田间积水,避免病菌滋生。五是种子处理。
在播种之前,可以进行包衣处理。种衣剂当中含有大量营养物质与杀菌成分,能
够有效促进玉米生长。六是药剂防治。可以采用浓度为 5% 的叶枯灵加入浓度为
25% 的瑞毒霉 600 倍液,或者使用浓度为 58% 的瑞毒锰锌,预防玉米青枯病。
发病之后,采用浓度为 72% 的链霉素或者浓度为 30% 的琥胶肥酸铜,能够起到
良好的治疗效果。
2. 玉米穗腐病
玉米穗腐病发生区域很广,是一种由不同的病原菌所引发的病害,如禾谷镰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