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5 - 农作物栽培技术和高产途径
P. 115
• 第三章 玉米种植及增产技术
分化形成与授粉受精的重要时期,必须确保充足的水肥供应,促进果穗正常结果,
可有效防治空秆。三是人工去雌。在玉米生产过程中采取去雄技术,可以有效削
弱玉米顶端优势。通常每株玉米雄穗中有 1 万 ~1.5 万个花药,每个花药中大约
带有 250 个花粉粒,每株玉米的雄蕊只需要 1000 粒花粉粒便能够满足需求。在
雄蕊露尖之后,隔行或者隔株拔出雄蕊,只留 1/2 的雄蕊,在授粉完成之后再将
另外 1/2 的雄蕊去除,降低玉米植株高度,改善透光性,充分利用光合作用有效
降低玉米空秆率。
6. 病毒病
玉米病毒病主要有粗缩病和矮花叶病两种,发病概率较高。病毒病的主要传
播方式为昆虫传播,防治存在一定的困难。玉米植株感染病毒病后,叶片上会出
现绿色条纹和斑点。随着病情不断加重,病菌扩散到玉米整个叶片上,叶片颜色
由绿色变为黄色。感染病毒病的玉米植株会出现停止生长的情况,造成玉米减产。
种植人员在玉米病毒病防治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种衣剂加新高脂膜对种子进行拌
种处理,避免地下害虫对玉米幼苗的侵蚀,并有效隔离病毒。选择合适的玉米种
植时间,提前进行玉米播种,尽量避开蚜虫迁飞高峰期,可以有效避免蚜虫携带
病毒进行传播。如果在玉米幼苗期发现植株感染病毒病,需要及时拔除病株并带
出种植区域进行统一处理,彻底消除病菌。玉米栽培过程中,要及时清除杂草,
科学开展施肥管理,提高玉米植株的抗病虫害能力。玉米进入孕穗期后,种植人
员可以为玉米植株喷施壮穗灵,提高玉米植株生理机能,有利于增加玉米产量。
病毒病防治难度较大,在病毒病发病高峰期,种植人员需要做好田间监测工作。
在发病初期按照要求喷施针对性药剂,避免病毒病大面积扩散。可以将杀虫剂和
杀菌剂结合应用,如吡虫啉、扑虱灵、核苷溴吗啉胍等。
(二)田间玉米种植技术要点
1. 科学选种
玉米选种是否合理以及选择的品种能否满足种植区域生长环境,将直接影响
玉米种植的产量与质量。我国具有较为广泛的玉米种植区域,每个区域都有最适
合的玉米品种。这些品种大多经过长期改良,可以更好地适应所在区域的生长环
境。在改良期间,农业人员也会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融合玉米病害发生情况开
展改良工作。
种植人员在选择玉米品种时,要确保所选玉米品种可以满足本地区的环境条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