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3 - 农作物栽培技术和高产途径
P. 113
• 第三章 玉米种植及增产技术
刀菌、层出镰刀菌以及青霉菌等。玉米穗腐病能够产生危害人类与家畜健康的有
毒物质。玉米果穗与籽粒都能够出现不同程度的穗腐病。发病部位会逐渐变色,
并陆续发生粉红色霉层。发病籽粒会出现明显的缺少光泽、空心或者干瘪等情况。
这种病害通常以病菌在玉米种子或者病残体中越冬。病菌通过伤口产生危害,借
助风雨等传播。在适宜的湿度与温度环境中有可能出现玉米穗腐病,特别是高温
多雨天气发生概率大。在存储过程中水分较大、仓库内部温度较高,导致玉米腐
烂,引发穗腐病。
针对这种病害进行防治,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方法。一是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品
种。种植抗病品种是最为有效的防治方式。二是种子处理。在播种开始之前,对
种子进行包衣处理。种衣剂含有较多的营养物质与杀菌成分,能够有效促进玉米
生长。三是清理病残体。整地过程中及时清理发现的病残体,并集中销毁。秋季
整地时可以适当深翻,从而减少病原菌。四是将玉米充分晒干之后再存储到仓库。
五是适时播种。控制好种植密度,科学开展施肥工作,促进玉米早熟。六是在农
事操作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玉米植株造成损伤,避免病菌感染。七是加强病害检
疫,避免细菌大量滋生。八是设置无病留种田块,确保玉米种子质量。九是药剂
防治。采用浓度为 70% 的敌克松、浓度为 50% 的福美双或者浓度为 50% 的退菌
特等药剂进行防治,能够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3. 玉米瘤黑粉
玉米瘤黑粉是一种常见的玉米疾病,这种疾病的发生原因较多。例如,种植
人员在施肥过程中采用了较多的氮肥,在种植区域内长期且持续种植玉米,防治
时没有采取有效方式从根源上铲除导致病菌再次滋生,都有可能导致玉米瘤黑粉
的出现。
这种病害通常有着较为简单的防治方式。一是及时清理种植区域内的杂草,
并针对种植区域开展轮作,能够大幅降低瘤黑粉发生的概率。二是科学拌种。采
取科学的拌种工作能够对瘤黑粉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在拌种期间,种植人员可
以采用浓度为 50% 的福美双药剂,按照种子质量的 0.2% 使用药剂进行拌种。使
用浓度为 2% 的戊唑醇粉剂兑水之后进行拌种,也能够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4. 玉米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玉米叶片,病情严重时会对玉米叶梢和苞叶造成影响。
受到大斑病感染的玉米,叶片中会发生明显的水渍状斑点,并呈现出不断扩散的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