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5 - 农作物栽培技术和高产途径
P. 185
• 第五章 花生种植及增产技术
承莲等研究表明,种子含水量耐贮程度排列顺序为 2% > 3% > 1% > 4.4%。
3.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与营养元素
经多效唑或脱落酸处理后,种子萌发受抑制,发芽时间延缓,发芽率降
低。壳聚糖、哈茨木霉等生长调节物质能促进花生种子萌发。用壳聚糖(浓度
7.5mg/mL)处理花生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提高 14.4% 和 4.5%,脂肪酶活性、
赤霉素和吲哚乙酸含量分别增加 162.0%、80.0% 和 60.3%。用 6- 苄氨基嘌呤预
处理种子,能提高活力,降低可溶性蛋白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哈茨木霉处理种子,
发芽时间提前,种子活力提高,相对电导率降低。
用 100~200mg/L 钼酸钠浸种,能显著提高花生种子发芽率,促进胚根生长。
施钙肥能提高低钙土壤中花生种子活力,促进萌发。用适宜浓度的硝酸钙和青霉
素单独或混合处理老化花生种子,能够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
4. 有害物质
重金属、污染物及其他有害物质对花生种子萌发产生负面影响。当溶液
汞离子浓度达到 5mg/L,镉离子浓度大于等于 20mg/L 时,花生出苗率降低。
pH3.5 及以下的酸雨能显著降低花生种子活力、胚根长度及发芽率。适宜浓度
(4~128mg/kg)的氯化三苯四氮唑(DTT)溶液可显著增加花生种子的生活力及
活力指数,但对其发芽率及发芽指数均无显著影响。
(三)种子加工技术现状与存在问题
1. 以简单的手工粗加工为主,种子质量差
目前我国花生多数种子来源于农户自留的普通荚果,种子的加工是来自农民
简单的手工挑拣。即使是种子企业销售的种子,大多为荚果,其种源也来自生产
者的手工挑选。企业只是将种植者拣好的种子进行简单包装后直接销售。由于挑
拣过程质量标准存在较大差异,导致种子在生活力、出苗率、整齐度等方面存在
较大差异,机械播种尤为明显。因此,常常是造成田间缺苗断垄和群体整齐度差
的主要成因。据估计,每年由于种子质量差造成的产量损失达 10% 以上,高的
达到 20%,仅次于病虫害对产量造成的损失。
2. 种子精深加工技术落后,成本高
近年来,国内部分企业开始尝试对种子进行脱壳、精选、包衣等深加工,并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种子深加工在减少运输成本、保障种子均匀度及活力、增加
包衣剂功能及安全性、提高群体质量及新品种增产效果等方面显示了很大的优势。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