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0 - 农作物栽培技术和高产途径
P. 90

农作物栽培技术和高产途径
            Crop Cultivation Techniques and High-yield Pathways


            失衡。大型种子企业面临种子产能过剩和玉米生产面积缩减的双重压力。
                3. 玉米生产成本偏高,全程机械化管理势在必行
                近年来,随着土地流转进程加快、农村大力推行规模化生产,加之农民进

            城务工导致农村劳动力流失,玉米全程机械化管理已经提上日程,尤其是玉米籽
            粒机械化收获是制约玉米全程机械化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降低玉米生产成本的
            重要因素之一,玉米能够机械收获的关键因素之一是能够快速脱水,若含水量较
            多,机收时会造成籽粒破损,导致产量下降。目前我国玉米机械化收获的比例为

            63%,其中籽粒机械化收获的比例只有 1.89%,远远不能满足玉米生产的需求。
            制约玉米籽粒机械化收获的主要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现有玉米品种本身还不
            能满足玉米籽粒机械化收获的要求。二是现有农机具整体装备水平较低,且作业
            标准不同,难以满足不同生态区玉米籽粒机械化收获的需求。

                4. 专用型玉米品种缺乏,玉米生产与市场需求脱钩
                在我国种业市场中,大多为历史悠久、研发能力强的国际品牌公司,其综合
            技术领先,具有较高的成果水平。与国外企业相比,我国玉米种业存在发展时间
            短、经济基础薄弱、生产规模较小、综合实力较弱、缺乏制定长期发展的计划、

            科研创新能力不足、抵抗风险能力较弱以及玉米生产与市场需求相脱节等缺点。
                随着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玉米种植结构逐渐趋于多样化,出现了
            以鲜食为主的甜、糯玉米品种,以淀粉深加工为主的高淀粉玉米品种,以饲料
            为主的普通籽粒玉米、专用青贮玉米及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以抗旱节水、利用
            氮素较高为主的绿色玉米品种。据初步统计,2019 年河南省鲜食玉米种植面积

                     2
                                                   2
            1.13 万 hm ,青贮玉米种植面积 2.67 万 hm ,品种类型和品种数量还远远无法满
            足社会发展需要,而高直链淀粉、高赖氨酸、高蛋白的绿色玉米品种在我国玉米
            市场上几乎不存在,部分专用型玉米主要依赖进口,市场需求与科技研发严重

            脱节。
                (二)制约玉米种业高质量发展的原因
                1. 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协调发展不平衡
                目前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保有量达到 51 万份,然而真正能在商业化育种

            中得到应用的种质资源不到 10%,有的作物甚至低至 3%。种质资源与育种亲本
            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近 20 年来,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玉米品种主要为先玉 335、郑单 958 的



            ·78·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