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0 - 新课程小学科学教学方略
P. 180

新课程小学科学教学方略
            Primary School Science Teaching under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富,学生才能更容易地理解科学概念。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语言特点,采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呈现科学概
            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意识到科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能够解决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只有掌握科学概念后,脑海中才有陈述科学概念的正确
            词汇,在之后的科学学习中,不仅能在教师提问时更好地理解问题,还能学会用

            更严谨、准确的语言来进行回答。
                (四)灵活使用科学激励机制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认为学生的成就动机包括三方面:认知内驱力、

            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见图 8-3:


















                       图 8-3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认为学生的成就动机
                其中认知内驱力是最稳定的内部动机,是“学生要求了解与理解知识、阐

            述、解决学业问题的需要”;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学生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学
            习、工作能力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附属内驱力是指“学生为了保持教师、家
            长和同伴们的赞扬而学习的需要”。陈秀洁通过编订《小学生学习动机问卷调查

            表》,对临沂市某小学 237 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附属内驱力在小学生中占主
            要作用,认知内驱力次之,自我提高性动机最低,且附属内驱力对性别不具有显
            著差异。”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科学学习过程中的师生与生生

            交流,教师需要采用适当的激励来激发学生的附属内驱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
            堂、回答问题或者分享结果来获得奖励,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自愿性。
                再有,斯金纳的强化理论认为,“人的学习行为倾向是由之前的该行为和因

            强化而建立起来的刺激之间的关系所决定的,而这种强化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增
            强重复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在学生进行正确的语言表达后,给予学生肯定或


            172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