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3 - 环境影响评价及监测研究
P. 133
第六章 环境监测技术分析
范围和污染程度等。一般包括以下内容:①事件发生时间、地点、性质、原因、
经过和已采取的应急措施等;②污染源位置、事件发生地周围可能存在的污染源、
污染源基本情况等;③污染带范围、污染物种类、污染物扩散情况、可能受影响
区域和敏感点等;④当地水文地质条件、气象参数、水体本底值、事件发生地周
围是否有水质自动站和污染源在线监测设备等;⑤填写现场调查表、记录调查笔
录和影像资料等。
(3)污染物筛查
应急监测需要快速对污染物进行筛查以确定污染物种类及监测项目。一般应
采集有代表性的污染源样品等,利用现场实验室分析、便携式检测仪器、检测试
纸、检测管等检测手段与现场调查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对污染物种类进行快速鉴
别、筛查,并咨询相关领域专家。现场无法鉴别出污染物种类时,应将采集的样
品尽快送到有相关资质和能力的检验检测机构进行分析。用于实验分析的样品应
保存至污染事件处理完成。
2. 监测方案
根据现场调查情况编制应急监测方案。方案基本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事件基本
情况、事件现场地理位置图、监测点位(经纬度及示意图)、监测项目、监测频次、
监测方法和仪器设备、采样 / 监测时间和人员、质量保证和质控措施、评价标准、
数据修约规则、数据分析和报送要求、安全防护、其他辅助应急监测工作顺利开
展的保障措施等。应急监测方案的内容应根据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编写并结
合实际情况动态调整。
3. 现场监测
(1)点位布设
点位布设要保证监测数据能够较全面地反映污染变化情况。同时要综合考虑
采样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方便性。优先在污染源周围、受影响区域、敏感区域设
置采样断面,重点关注有水源地的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等。湖泊、水库、渠道等
水体的变化规律有别于天然河道内的变化规律,应特别关注。根据污染情况的变
化,动态调整监测点位。
应设置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削减断面。根据污染范围合理安排断面数量和
间距。采样断面的布设应考虑水文测流断面,以便利用已有水文参数。采样断面
应设置明显标志,记录断面编号和断面名称及经纬度等信息。在污染事件影响区
·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