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8 - 环境影响评价及监测研究
P. 138
环境影响评价及监测研究
(四)物理处理技术
所谓物理处理技术,是指利用物理的方式,监测治理地下水环境。该技术通
常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屏蔽法、被动收集法和水动力控制法。这三种方法存在共
同的工作原理,即是将物理手段与化学手段结合并用,但又以物理手段为主导的
监测方法。在物理技术处理中,如果与 OTTEcologO0 地下水监测记录仪互相配合,
就可以更好地监测水位、水温数据;如果采用一体化无线传输,与 OTTHydras3
数据平台结合运用的方法,可以进行数据的接收和处理,以及远程控制。
二、地下水监测技术的不足与改进策略
(一)地下水监测技术的不足
尽管中国对地下水监测工作有足够的重视,在 20 世纪 70 年代就开展了相关
地下水环境监测工作。在科学技术快速进步的情况下,中国地下水环境监测设备
在研究、发明等方面已经获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较还是存在诸
多不足,这些不足对中国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造成了很大阻碍。
1. 没有完善的地下水环境监测规定
从中国目前的地下水环境监测情况来看,还没有创建与之对应的地下水水质
监测标准。按照中国地下水环境监测相关规范,其主要遵循的原则就是,要充分
反映出监测区域内的水质污染情况,并让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与保护要求得到有
效满足,按照监测区域地下水的使用功能来进行选择,矿区或者化学背景等区域
可以按照矿物质成分、风度来开展监测工作。这种规定在使用过程中,并不能完
全满足所有监测工作,其也会造成相关部门对监测工作的管理力度出现下降,不
能和地下水环境监测工作保持一致,对获得结果的准确性造成直接影响。
2. 监测技术手段较为落后
从技术层面来看,中国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还仍需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地
下水环境水质监测因为具有频率要求不高、监测因素复杂和费用较高等特点,所
以中国地下水环境监测还依旧通过人工取样来完成监测工作。而从监测频率上来
看,由于站网种类、建设目的、监测用途等内容之间存在的差异,就导致其监测
频率也完全不同。中国目前在地下水环境监测工作中,已经成功组建具备较高技
术水平的团队,监测频率更好,能够更加全面反映出地下水环境的基本状态,充
分掌握地下水的运移变化。但是,因为支持经费较少,中国很多地下水环境监测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