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6 - 环境影响评价及监测研究
P. 136
环境影响评价及监测研究
使应急监测人员熟悉应急监测仪器设备、应急采样、编制应急报告等环节,提升
专业技能。在仪器设备方面,应建立应急监测仪器设备管理台账,平时应做好应
急监测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并定期检定,确保其一直处于正常状态。保
证应急监测耗材、药品试剂、标准物资储备充足并在保质期内。
(二)应急监测体系建设
1. 各级、各部门联防联控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解决应急监测技术是关键,
同时需要制度化、体系化。应建立与上下级行政部门联防联控、与应急管理部门
及其他涉及污染事件的部门联动、全员环保、快速响应的应急监测工作机制。各
级、各部门应及时互通信息、密切配合,开展联合监测,确定污染物种类、污染
程度,监控分析污染变化情况,研讨应急处置方案等。
2. 应急监测数据库平台
(1)应急监测档案信息化
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档案“一案一册”管理机制,实现信息化管理。
可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类型、特征污染物等进行分类,每一册可进一步细分为监
测方案、监测报告、监测数据等模块,做到分类合理、层次清晰、便于检索。
(2)突发环境事件案例库
通过复盘推演,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工作进行总结,形成一些典型性、
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教学与经验交流。通过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进
一步提高各级环境监测机构开展应急监测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3)融合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
依托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建设等信息化平台,实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
测信息化管理,形成应急监测标准规范、应急监测仪器设备、应急监测人员、应
急监测数据、区域特征污染物和环境风险污染物、区域风险点以及敏感点统一查
询,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应急监测基础能力建设,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
处置能力。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