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7 - 环境影响评价及监测研究
P. 137

第六章 环境监测技术分析



                                  第二节 地下水监测技术


                 一、地下水监测常用技术


                 (一)抽出处理技术
                 在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当中,抽出处理技术是使用最为广泛且普遍的手段之
             一,其能够按照地下水所有参数例如污染种类等上使用。抽出处理技术在使用过
             程中,主要包含了物理、化学与生物这三种方法。其中,物理法就是地下水能够

             按照物理上常常使用的吸附、重力分离、过滤等物理手段来监测地下水质;化学
             法就是通过相关化学方法来开展实际监测工作,如离子交换、氧化还原等;生物
             法在地下水环境监测工作中,就是利用活性污泥法、污染处理法、生物膜法等监

             测地下水质。这些方法在实际监测工作中都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作用,让受到污染
             的地下水环境可以得到及时发现,并选择科学合理的方式予以解决。
                 (二)水动力控制技术
                 水动力控制技术的原理在于对物理原理的合理利用,该技术主要是对遭受污
             染水源的清洁和监测。主要的监测方法是根据不同的水层分布,分别进行抽水或

             注水,以分离水体,然后对分离出来的水体进一步化验分析。水动力控制技术的
             明显优势在于处理这一类水环境问题时,可以采取表层流场控制、选择层泄水、
             人工层解等多种方式。

                 (三)原位处理技术
                 原位处理技术是随着技术的进步、监测方法逐渐科学化应运而生的。原位处
             理法与其他的技术方法相较于,主要优势在于具有相对新颖的分析方法,以及对
             成本、环境等方面的影响。通过使用原位处理技术,可以在有效减少地标处理设
             施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由此可见,这种高效的处理方法非

             常符合可持续的发展要求,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具体的技术措施又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渗透性反应墙(PRB)技术、
             土壤气相抽(SVE)技术、空气注入修复(AS)技术等。例如渗透反应墙,是

             一种较为被动的反映材料原位处理区,其主要目的在于对反应的各项污染物进行
             组分。
                 这些新技术的监测结果不仅更具准确性,其监测成本也相对较少,对环境也
             不会造成太大压力。


                                                                                 ·123·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