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5 - 环境影响评价及监测研究
P. 135
第六章 环境监测技术分析
器材专用于应急监测。采样记录可利用常规监测的记录表格,应在现场规范填写、
记录完整,并根据应急监测的特点和现场污染情况补充记录内容。应急监测通常
采集瞬时样品,采样量应根据监测项目及相应的监测分析方法确定,同时应满足
留样要求。样品的采集应符合有关地表水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监测项目对应的
监测分析方法中有特殊规定的,应按照其规定。应急监测过程中样品应快速送到
实验室进行分析,具体的保存与运输应满足相关规定。
(6)安全防护
现场临时搭建的指挥中心和实验室应与事件现场保持安全距离。执行应急监
测任务时应尽量避免单独行动,应急监测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穿戴防护服、防毒
面具、安全报警装置等防护器材。应急监测设备应注意防水、防爆等。
4. 实验室监测
实验室分析人员收到样品后及时按照应急监测方案开展实验分析。根据现场
监测初步筛查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精确分析,必要时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
准(GB3838—2002)》进行全项目分析。前处理及样品分析过程应严格按照相
关监测分析方法进行,对于特殊情况需进行备注。采用合适的方式来表示实验分
析结果。定性分析结果可以使用“检出”或“未检出”来表示,半定量分析结果
应给出测定结果或范围,定量分析结果要给出测定结果并注明检出限及计算超标
倍数。监测数据应按照《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8170—
2008)》的相关要求进行数据修约。
5. 应急监测报告
编制应急监测报告时,污染物评价标准优先选取国家和地方现行的环境质量
标准或污染物排放标准。必要时也可以参照国外更严格的标准来进行评价。对于
没有环境质量标准或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污染物,可以根据当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认可或推荐的标准来进行评价。编制应急监测报告应符合相关文件要求的格式。
6.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在数据质量方面,现场监测的质量控制措施应兼顾提供监测数据的时效性、
代表性、真实性、准确性和符合质量管理要求,重点在于保证监测数据真实有代
表性且能及时反馈污染状况等信息。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重点在于准确与全面。
在人员方面,应急监测人员应持证上岗,定期参加相关技术培训,熟悉相关的国
家标准、地方标准和技术规范。各级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应定期开展应急监测演练,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