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5 - 环境影响评价及监测研究
P. 65
第四章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源的类型来确定,对于点源污染源。其计算清单应包括排气筒底部海拔高度、排
气筒高度和内径、烟气出口速度、烟气出口温度、年排放小时数、排放工况、评
价因子源强(烟尘、粉尘、SO 2 等)。
5. 确定气象条件
计算小时平均质量浓度需采用长期气象条件,进行逐时或逐次计算。选择污
染最严重的(针对所有计算点)小时气象条件和对各种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影响最
大的若干个小时气象条件(可视对各种环境空气敏感区的影响程度而定)作为典
型小时气象条件。
计算日平均质量浓度需采用长期气象条件,进行逐日平均计算。选择污染最
严重的(针对所有计算点)日气象条件和对各种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影响最大的若
干个日气象条件(可视对各种环境空气敏感区的影响程度而定)作为典型日气象
条件。
6. 确定地形数据
在非平坦的评价范围内,地形的起伏对污染物的传输、扩散会有一定的影响。
对于复杂地形下的污染物扩散模拟需要输入地形数据。根据 HJ2.2—2008《环境
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的规定:距污染源中心点 5km 内的地形高度(不
含建筑物)等于或超过排气筒高度时,定义为复杂地形。如果评价区域属于复杂
地形,应根据需要收集地形数据。此外,地形数据的来源应予以说明,地形数据
的精度应结合评价范围及预测网格点的设置进行合理选择。
7. 确定预测内容和设定预测情景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内容根据评价工作等级和项目的特点来确定,预测情景
根据预测内容而定,一般考虑污染类别、排放方案、预测因子、气象条件和计算
点这五个方面的内容。
8. 选择预测模式
采用推荐模式清单中的模式进行预测,并说明选择模式的理由。推荐模式清
单包括估算模式、进一步预测模式和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等。选择模式时,
应结合模式的适用范围和对参数的要求进行合理选择。如果使用非导则推荐清单
中的模式,则需要提供模式技术说明和验算结果。
9. 确定模式中的相关参数
针对不同的区域特征以及不同的污染物、预测范围和预测时段,对模式参数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