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6 - 环境影响评价及监测研究
P. 66

环境影响评价及监测研究



            进行分析比较,合理选择模式中的相关参数,并简要说明选择确定的理由以保证
            参数选择的合理性。
                10. 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根据选择的大气污染扩散模式,代入模式参数,针对各种工况(情景组合)
            分别进行计算,并对得出的各个关心点的预测浓度值与相应的评价标准值进行比
            较,评价其是否超标。若超标则计算超标率、超标倍数等,且要根据具体影响分
            析超标的具体原因,并将需要达标可需要采取的措施加入后重新计算结果,直到

            采取的措施能有效保护各关心点的功能要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

                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一)评价工作要点

                1. 评价工作级别的确定
                根据 HJ2.3—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选择导则中推荐模
            式的估算模式对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进行分级,结合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
            果,选择正常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参数,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各污染物的最大

            影响程度和最远影响范围,然后按评价工作分级判据进行分级。
                2. 评价范围的确定
                根据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范围确定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即以排放源中心点,为半径的圆或 2×D10% 即为边长的矩形区域作为大气环境

            影响评价范围。当最远距离超过 25km 时,确定评价范围是 25km 为半径的圆或
            2km×25km 为边长的矩形区域。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 5km。
                3. 评价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
                (1)现有例行监测资料分析

                收集评价范围内及邻近评价范围的各例行空气质量监测点的近三年与项目有
            关的监测资料。依据 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数据统计规定,分
            别统计分析各个监测点不同取值周期的浓度均值,如年均浓度、日均浓度、小时
            平均浓度等,按照区域相应执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评价长期浓度、短期浓度(日

            均浓度、小时平均浓度)达标情况(或超标情况、最大超标倍数)和变化趋势。
                统计分析一定周期内,短期浓度(日均浓度、小时平均浓度)的超标率情况。
            分析不同季节(取暖期与非取暖期,或春、夏、秋、冬季节)主要大气污染物污



            ·52·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