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1 - 环境影响评价及监测研究
P. 71

第四章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3. 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
                 通过水质和水文调查、现有污染源调查,弄清水环境现状,确定水环境问题
             的性质和类型,并对水质现状进行评价。

                 4. 建设项目工程(水污染源)分析
                 根据建设项目的生产工艺流程、原辅材料消耗及用水量,通过工程分析及物
             料平衡和水平衡分析,弄清建设项目所产生的各类水污染源强(水质和水量指标),
             分析论证工程设计采用的废(污)水处理方案的有效性及可靠性,确定不同工况

             下的外排水污染负荷量(主要是特征污染物的水质和水量指标)。
                 5. 建设项目的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利用现状调查和工程分析的有关数据,确定水质参数和计算条件,选择合适
             的水质模型,建立水质输入响应关系,针对不同工况下的外排污染负荷量预测建

             设项目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范围及程度。根据环境影响预测结果,依据国家污染
             物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对建设项目的水环境影响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6. 提出控制水污染的方案和保护水环境的措施
                 根据上述的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比较优化建设方案,评定与估计建设

             项目对地表水影响的范围和程度,预测受影响水体的环境质量变化和达标率,为
             了实现水环境质量保护目标,提出水环境保护的建议和措施。
                 (二)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三个阶段
                 1. 准备阶段

                 主要工作为研究评价对象相关文件,初步确定评价对象的废水排放量及水质,
             确定评价工作级别及评价范围.确定需重点关注的污染因子。
                 2. 工作阶段
                 包括环境调查、制定监测方案与监测数据检查、现状评价、影响预测等几个

             步骤。
                 (1)环境调查阶段,通过资料调研及现场踏勘等手段,准确地掌握拟评价
             地表水体的使用功能、水系关系、水文资料、水工设施、敏感目标位置、拟设排
             污口位置、沿线排污情况(主要污染源入河位置、排污量、主要污染物)等资料,

             尽可能以图表方式整理出完整的水系资料。如涉及水体有其他监测数据,应尽可
             能收集,以作为参照。
                 (2)按照评价等级确定的评价范围,结合水环境调查情况,制定出水环境



                                                                                  ·57·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