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3 - 环境影响评价及监测研究
P. 73
第四章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取重点应包括:
(1)改、扩建项目已经排放的及将要排放的主要污染物。
(2)难降解、易生物蓄积、长期接触对人体和生物产生危害作用的污染物
.应特别关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3)国家或地方要求控制的污染物。
(4)反映地下水循环特征和水质成因类型的常规项目或超标项目。
2. Ⅱ类建设项目
Ⅱ类建设项目预测因子应选取水位及与水位变化所引发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相关的因子。
3. Ⅲ类建设项目
Ⅲ类建设项目应同时满足 I 类和Ⅱ类建设项目的要求。
(三)预测方法
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包括数学模型法和类比预测法。其中,数
学模型法包括数值法、解析法、均衡法、回归分析、趋势外推、时序分析等方法。
一级评价应采用数值法:二级评价中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时应采用数值法.水文地
质条件简单时可采用解析法;三级评价可采用回归分析、趋势外推、时序分析或
类比预测法。采用数值法或解析法预测时.应先进行参数识别和模型验证。
采用解析模型预测污染物在含水层中的扩散时.一般应满足以下条件:
(1)污染物的排放对地下水流场没有明显的影响。
(2)预测区内含水层的基本参数(如渗透系数、有效孔隙度等)不变或变
化很小。采用类比预测分析法时,应给出具体的类比条件。类比分析对象与拟预
测对象之间应满足以下要求:
①二者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水动力场条件相似。
②二者的工程特征及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具有相似性。
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一)评价原则
(1)评价应以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和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结果为依据,对
建设项目不同选址(选线)方案、各实施阶段(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期满后)
不同排污方案及不同防渗措施下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并通过评价结果的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