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7 - 环境影响评价及监测研究
P. 77

第四章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在声环境影响评价中:第一,要讲清楚项目建设前后声环境变化,即项目建
             设前声环境现状,项目建设在施工、运行阶段噪声的影响程度、影响范围和超标
             状况。重点要评价敏感区或敏感点声环境的变化。第二,进行四方面的分析,即

             分析受噪声影响的人口分布,分析建设项目的噪声源和引起超标的主要噪声源或
             主要原因,分析建设项目选址、选线、设备布局和设备选型的合理性,分析建设
             项目设计中已有的噪声防治措施的适用性和防治效果。第三,提出措施和建议,
             即提出建设项目需要增加的噪声防治措施,并进行其经济、技术的可行性论证;

             在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噪声监测和城市规划或区域规划方面提出建议。
                 (二)评价类别
                 按评价对象划分,可分为建设项目声源对外环境的环境影响评价和外环境声
             源对需要安静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按声源种类划分,可分为固定声源和流动声源的环境影响评价。固定声源的
             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指工业(工矿企业和事业单位)和交通运输(包括航空、铁
             路、城市轨道交通、公路、水运等)固定声源的环境影响评价。流动声源的环境
             影响评价:主要指在城市道路、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上行驶的车辆以及从

             事航空和水运等运输工具,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三)评价范围
                 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依据评价工作等级确定。
                 1. 对于以固定声源为主的建设项目(如工厂、港口、施工工地、铁路站

             场等)
                 (1)满足一级评价的要求,一般以建设项目边界向外 200m 为评价范围。
                 (2)二级、三级评价范围可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和相邻区域的声环境功
             能区类别及敏感目标等实际情况适当缩小。

                 (3)如依据建设项目声源计算得到的贡献值到 200m 处,仍不能满足相应
             功能区标准值时,应将评价范围扩大到满足标准值的距离。
                 2. 城市道路、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地上线路和水运线路等建设
             项目

                 (1)满足一级评价的要求,一般以道路中心线外两侧 200m 以内为评价范围。
                 (2)二级、三级评价范围可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和相邻区域的声环境功
             能区类别及敏感目标等实际情况适当缩小。



                                                                                  ·63·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