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0 - 环境影响评价及监测研究
P. 70

环境影响评价及监测研究



            生产运行阶段对地表水体的影响,并按正常排污和不正常排污(包括事故)两种
            情况进行预测。对于建设过程超过一年的大型建设项目,如产生流失物较多且受
            纳水体要求水质级别较高(在Ⅲ类以上)时,应进行建设阶段环境影响预测。个

            别建设项目还应根据其性质、评价等级、水环境特点以及当地的环保要求预测服
            务期满后对水体的环境影响(如矿山开发、垃圾填埋场等)。
                此外,地表水环境预测应考虑水体自净能力不同的各个时段。评价等级为
            一、二级时应分别预测建设项目在水体自净能力最小时期和一般两个时期的环境

            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或评价等级为二级但评价时间较短时,可以只预测自净能
            力最小时期的环境影响。
                5. 拟预测水质参数的筛选
                建设项目实施过程各阶段拟预测的水质参数应根据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评

            价等级、当地的环境保护要求筛选和确定。数目应既说明问题又不过多。一般应
            少于环境现状调查水质参数的数目。建设期、生产期、服务期满后各阶段均应根
            据各自的具体情况确定各自的水质预测因子。

                二、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是在工程分析和影响预测基础上,以法规、标准为依据
            解释拟建项目引起水环境变化的重大性,同时辨识敏感对象对污染物排放的反应;
            对拟建项目的生产工艺、水污染防治与废水排放方案等提出避免、消除和减少水

            体影响的措施、对策建议,最后做出评价结论。
                (一)主要任务
                1. 明确工程项目性质
                全面了解建设项目的背景、进度和规模,调查其生产工艺和可能造成的环境

            影响因素,明确工程及环境影响性质。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拟建工程是否符合产业政策与区域规划。
                (2)划分拟建工程的环境影响属性,是环境污染型还是生态破坏型。
                (3)界定新、改、扩建项目,明确是否有“以新带老”的问题。

                2. 划分评价工作等级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结合建设项目外排水污染
            源的特点和当地水环境的特征,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分级。



            ·56·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