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 - 畜牧兽医类动物生理研究分析
P. 15

第一章 动物疫病防控及管理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下简称《动物防疫法》)将依法管理的动物
             疫病分为 3 类,即一类、二类和三类动物疫病,分别执行不同级别的控制和扑灭
             措施。其中《动物防疫法》明确规定,“一类动物疫病发生时应立即报告疫情,

             在迅速调查疫情的基础上由同级人民政府划定区域并封锁疫区,在疫情内采取彻
             底的消毒管理、强制免疫接种和无害化处置等防疫措施”。尽管目前我国没有明
             确的重大动物疫情病种名录,但是应对重大动物疫情时政府都应采取适用一类动
             物疫病的最高级别的控制和扑灭措施。如 2005 年四川省多个市县发生的猪链球

             菌病虽属于我国规定的二类动物疫病,但四川疫情已经导致人的发病死亡,对公
             共卫生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属于一起严重的重大动物疫情,应按照一类动物疫
             病处置。因此,我们不提倡教条主义,重大动物疫情的认定和处置不仅要考虑疫
             病既有的规则分类,还要结合疫情的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等因素,采取权变性的

             应急管理措施。综上所述,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是指为应对即将发生或者已经
             发生的重大动物疫情,综合运用法律、技术、行政和管理等手段进行一系列的控
             制和处理措施,通过建立应急准备机制、疫情测报机制、应急处置机制和恢复重
             建机制对重大动物疫情所采取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措

             施。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中的作用在于:将突发疫情控制
             在疫点,防止扩散和蔓延;将重大动物疫情的危害和损失降低到最低;恢复重大
             动物疫情造成的养殖产业破坏,弥补相关企业和养殖农户的经济损失。
                 2.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的特点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除了具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共同特征外,同时
             具有自己的特征,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复杂性
                 重大动物疫情具有易扩散、强传染性、长潜伏期、肉眼看不见、难以诊断、

             难以消灭的特点,因此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工作十分复杂和烦琐,包括疫情风
             险防范、监测预警、溯源确认、控制扑灭等业务环节和应急组织指挥、社会动员、
             调查评估、恢复重建等管理环节,这些工作间环环相扣、彼此贯穿,可以说开展
             一场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管理不亚于指挥一场战役。

                 (2)防范性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的主要思路从被动应对转到了主动防范,在疫情暴发
             前做好充分准备,及时开展动物疫情预警预报,通过平时采取的预防措施消除疫



                                                                                   ·3·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