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9 - 环境监测技术理论研究与探析
P. 189
第六章 声环境监测研究
加强完善法律法规,普及噪声污染治理宣传,对于立法执法部门而言,要从
实践中汲取经验,在法律层面保障公民享有安静的权利,明确职责分工,建立统
一的噪声污染防治机构。对于基层部门明确其管理职责,最大程度上来保障广大
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适当地增强环保部门的权威性和其执法时的独立性,做到
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噪声污染作为一种和城市化发展相伴而生的一种污染现象,在威胁人们身体
健康以及正常生活秩序的同时,也会影响到城市化发展的质量。想要有效地对城
市内部所出现的造成噪声污染现象进行治理,则必须求相关部门立足于当地经济
发展状况以及噪声污染来源的因素,合理的选择或者是组合利用定位检测、分布
式范围检测、智能检测等多项技术,以便在获取精准城市内部噪声污染来源数据
的同时,制定出较为完善的污染治理和预防策略。
同时,随着环境检测以及信息化、计算机技术的持续拓展,未来我国城市内
部环境噪声污染的检测技术也必然逐渐向着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从而为今
后噪声污染环境监测工作、治理工作提供更为精准、连续的数据支持。
第四节 声环境质量评价及控制研究
一、声音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一)声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简介
声环境质量评价的实质就是对整体环境噪声质量进行全面分析,给出客观、
准确的评判结果。常用的评价方法有统计法、平均值法、模糊数学法和噪声地
图等。
1. 统计法
此方法在目前环境噪声评价中比较常用,对各测点达标与否进行统计以及使
用累积百分声级道路交通噪声进行评价。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规
定了对两种监测方法需要统计的内容。
定点监测法:按点次分别统计昼间、夜间达标率。
普查监测法:① 0~3 类功能区:算术平均法统计功能区的总体环境噪声平
均值,并计算标准偏差;统计不同噪声影响水平下的面积百分比以及昼间、夜间
·177·